第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美文/副刊
  标题导航
“非遗+旅游”: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你
图片新闻
激活红色基因,破解发展困局
城市书房启用只是第一步
山西:建设富有特色和魅力的文化旅游强省
内蒙古:以“四新”“四实”展现新风貌
纪录片《天山长路》启动仪式在郑州举行




 中国文化报 >  2019-03-26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城市书房启用只是第一步

    苏  锐

    城市书房是近年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新生事物。凭借数字化建设、网格化覆盖、统一化管理及投入少的特点,其有效弥补了公共图书馆辐射范围有限的短板,满足了民众对阅读的新需求,颇受各地文旅部门的青睐。笔者近日在山东调研发现,城市书房建设正蔚然成风。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山东16个地市中,已启动或正在策划城市书房项目的占半数有余。

    在快速布局的同时,部分地方的城市书房建设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只注重书房的“精装修”,对书房布置哪些书、采取怎样便民的布局没有科学设计;有的书房尽管硬件条件已达标,可没有专人来管理维护,导致日常开放时间无法保证。凡此种种,说到底是为了建而建,没有坚持“以读者为中心”的原则,偏离了书房建设的初衷。

    城市书房建设,本质上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便利化的手段。在国家大力推动全民阅读的当下,城市书房先天的优势能进一步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让民众更方便地接触阅读,进而喜欢上阅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因此,城市书房启用只是第一步,关键要形成科学合理的运作模式,笔者认为应从3个方面来着力。一是降低门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城市书房的定位,决定了其要想发挥作用势必需要建设更多的“点”。在政府引导的同时,应发挥社会力量的积极性,探索合作共赢的建设模式。二是要有总体规划,建立统一规范的制度。城市书房要想发挥作用,必须依靠制度来约束,包括人员的安排、开放时间的选择、借还书体系的完善等。三是注重内容供给的灵活性。城市书房的建设固然应有标准,但在后期运营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书房所处的环境,人性化地设置书房的活动内容和图书种类。

    栏目投稿邮箱:zgwhbnews@163.com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