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月
4月5日,由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联合主办,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以及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一点爱”专项基金共同承办的首届“灯塔”国际公益影像节在中央美术学院闭幕。
为期7天的首届“灯塔”国际公益影像节,分为国际影展、学术论坛、公益画展3个板块。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会长阚丽君介绍,首届“灯塔”国际公益影像节的主题是“聚星星之火,点灯塔之光”,以“灯塔”为喻,旨在照亮困境儿童特别是自闭症儿童前行的道路,也希望通过公益影像节这一形式,提高社会大众对特殊群体的认知与关注,并汇聚全社会的力量温暖特殊群体。
据记者了解,此次公益影像节的国际影展板块,展示了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德国等国家艺术院校师生和艺术家们创作的动画、影视短片合集,以及中国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学生近年来创作的优秀影视短片等;学术论坛部分则关注自闭症和艺术治疗话题,来自国内外近30位艺术、教育、心理学、医疗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围绕艺术治疗、特殊教育等展开跨领域的学术对话,并在社会认知、艺术干预等方面开展交流。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南云主要从事音乐认知方面的脑科学研究,她表示,音乐教育对人的语言表达、情绪控制、身体健康以及社会认知等均有好处,用音乐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治疗的主要方式是即兴音乐治疗,比如即兴的音乐演奏或者用音乐与自闭症儿童进行互动。“这种即兴音乐治疗方式不仅适用于自闭症儿童,还可用于在其他方面有发展障碍的儿童。”她说。
台中教育大学教授侯祯塘长期关注自闭症患者的心理健康。他认为,艺术治疗就是通过艺术创作,帮助受辅导者将内心的想法、情感以及行为表现出来。“但艺术治疗跟艺术教育不一样。”侯祯塘表示,艺术治疗是从助人的角度出发,在治疗过程中,教师要围绕作品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指导他们正确看待自己的作品,从作品中产生灵感。
来自意大利的文化工作者Rosario Scarpato认为,可以通过工作坊的形式,为特殊群体建立属于他们的社会关系,使其能够发现自己的潜力,用属于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不断成长。他还介绍了罗马的一些社区针对残障群体设立的工作坊,在工作坊里,所有参与者都发现了自己的爱好,建立起他们对于世界的认知,并且逐渐学会使用再生、回收材料进行绘画、雕塑、小型装置艺术的创作。
在4月2日第十二个“世界自闭症关注日”的当天,作为首届“灯塔”国际公益影像节的核心板块,“灯塔——平行世界”国际孤独症儿童绘画展在中央美术学院与观众见面。展览展出了来自中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自闭症儿童创作的近200幅绘画作品,在呈现他们的艺术天赋的同时,传递了“灯塔”国际公益影像节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说,画展出自不同地区自闭症儿童之手,虽然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说着不同的语言,但在画作里,可以感受到同样的震撼和美好。观众杨女士说,这些画很让人感动,使她看到并感受到了自闭症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也向观众传递了正能量。
自闭症人群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据了解,此次绘画展得到了北京市健翔学校、北京天真者公益发展中心、国际自闭症协会(IAI)等多家机构的支持。高洪表示,如何将艺术同特殊教育有效结合起来,值得深入探讨。“当我们看到这群特殊的孩子拿起画笔,画出他们纯净、色彩斑斓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面对艺术发自内心的愉悦时,我们有理由相信,艺术介入特殊教育,可以为自闭症孩子打开人生的另一扇大门。”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