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者必须先明道,授业者必须精其业,解惑者必须释己惑,育人者必须先正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任务,肩负着宣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政治使命,必须首先要做学习的先行者、示范者。要不断强化理论功底,用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要跟进学习、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实时掌握时政动态和时代发展,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要切实提升学术能力,加强学术研究,紧紧围绕重大理论问题、重要前沿问题、学科热点问题和思政课教学的规律性问题开展深入研究,不断推出高质量、有影响的学术研究成果。要及时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融入课堂,适时推动教学内容的更新。
——杨明:《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铸魂育人作用》,摘自《红旗文稿》公众号
心学的体认工夫是在人生实境中的活的呈现,心学的语言表达方式也是依语境时机的活的表达,所以一部《传习录》 ,一本 《明儒学案》 ,必记学者之人生风范和当下体验。何谓美,何谓善,王阳明点拨弟子不是用伦理教条,而处处结合具体的生活境域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王阳明谈论良知,证会本体,从来不是隔离地言之,而是如其至真至实具体处而言之。本体无一刻不呈现于具体事象之中,良知即在具体真切处活泼泼地呈露流行。如在《赠周莹归省序 》《赠郑德夫归省序》《赠周以善归省序》《从吾道人记》等篇章中,王阳明对浙江永康籍弟子周莹、西安籍弟子郑德夫和周以善、海宁籍弟子董萝石等,都曾作过这样生动的点拨,让他们在具体的境域中体认本心良知、人生境界,弟子闻之悟后,无不欢呼雀跃。这些例子,从本体论的角度言,表明道的存在境界即在具体境域中呈现,而从工夫论的角度,又表明道的认知本身是一种非理智、无成见的缘机体认和直觉领悟。这种活泼泼的体认工夫,对于破除当下还常见的僵化、执定的思维模式,激活人们的思辨灵性和认知活力,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潘立勇:《阳明心学的当代意义——我们向阳明学什么》,摘自《社会科学辑刊》201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