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美术周刊

第2版

第3版
  标题导航
烁烁油色,如何画写江南?
邂逅一场“解构绘画的激越实验”
线:传承与发展
来自教师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文化报 >  2019-05-26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线:传承与发展
——2019深圳美术馆当代艺术展举办

    生生不息(国画) 359×188厘米 2019年 丁绍光

    线描6(速写) 26.3×38.3厘米  1973年 肖惠祥

    森林之歌(国画) 80.5×111.5厘米 1979年 祝大年

    由广东省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深圳美术馆主办,陈履生策划的“线:传承与发展——2019深圳美术馆当代艺术展”于5月10日在深圳美术馆开幕。该展览展出了杨讷维、祝大年、贺友直、黄胄、肖惠祥、袁运生、丁绍光、孙景波、唐勇力9位优秀艺术家的84件(套)作品,并且在展览结束后还将出版展览的同名画册。

    深圳美术馆自2002年举办“观念的图像——中国当代油画邀请展”以来,陆续成功举办了一系列中国当代艺术展,这些展览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中国当代艺术创作方面的探讨和研究,不仅全面、充分地展示了当代艺术家的创作成果,还出版了多本具有文献价值的画册和文集,受到了艺术界广泛关注,也产生了一定的学术影响。

    陈履生在前言中表示,此次展览侧重于“线”——这一在中国艺术审美中有着独特魅力的元素,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传承与发展。自新石器时代以来,古人对线条的应用,构建起中国绘画的基础。从帛画到壁画,从画像石到画像砖,从卷轴到扇面,线立定其骨骼,线成全其气韵,线演变为一种胸中逸气。但随着20世纪西方美术教育体系的传入,传统绘画体系受到了极大冲击。线,作为传统绘画的重要基础之一,也遇到了新的问题、产生了新的变化。

    陈履生介绍,此次展览选取了20世纪中期以来历史发展中的一个片段,以9位具有代表性艺术家的作品为样本进行梳理,旨在表现新的社会与新的教育背景下的一代画家在线的使用和线的创造方面的探索和努力,以显现作为中国绘画核心语言的线的传承与发展在这一历史时期中的不同表现,从而审视传统在变异的过程中如何保持中国绘画的独特性的内容和形式,以确立在世界文化多样性中的独特性。

    据悉,本次展览将展至6月2日。在展览期间,深圳美术馆还将举行两年一届的“深圳美术馆论坛”等系列学术与公益活动。(美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