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要闻·综合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生动呈现非遗保护的鲜活实践
羊城启幕,声动南北
解密东方智慧,传递文化自信
影像非遗,记录中国实践
古琴昆曲,双璧同辉
讲座月,“阅”非遗




 中国文化报 >  2019-06-10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讲座月,“阅”非遗

    《端午诗词音乐会》上表演的童韵声声《端午民谣》

    本报记者  李佳霖  摄

    《端午诗词音乐会》上,北京联合大学德馨吟诵社表演的《梦兰亭》。

    本报记者  李佳霖  摄

    《端午诗词音乐会》上,琵琶演奏家吴玉霞在演奏《龙船》。

    本报记者  李佳霖  摄

    “五月五,麦子熟,包好粽子过端午。”6月6日,《端午诗词音乐会》在小朋友们清脆的童谣声中热闹开场,正式拉开了2019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讲座月”系列活动的序幕。

    在此次活动上,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丰台学校吟诵团、北京联合大学德馨吟诵社等以吟诵、舞蹈、演奏的形式艺术化地呈现了《橘颂》《梦兰亭》等经典古诗文;古琴演奏者张罡熙、吴寒先后演奏了名曲《离骚》和《山居吟》,琵琶演奏家吴玉霞为观众开展了名为《琵琶音乐赏析》的主题演讲……

    2019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讲座月”于6月6日至7月19日在国家图书馆学津堂陆续推出6场活动。除《端午诗词音乐会》外,还将推出4场专题讲座和1场特别活动。巴莫曲布嫫、梁力生、杭侃3位非遗研究学者将围绕中国非遗保护实践与可持续发展、传统民间舞蹈与现代社会、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等话题开展专题讲座;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金荣将登台介绍精细木作技艺与红木文化艺术,探讨传统技艺如何融入现代生活。此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讲座月”将以“第三届老北京非遗趴——了不起的曲艺”作为收官活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讲座月”是国家图书馆于每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推出的活动品牌。该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和国家图书馆共同承办,至今已陆续举办了100余场非遗专题讲座和展演活动,成为社会大众学习非遗知识、参与非遗保护的重要平台。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