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视 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美术周刊

第2版
视 野

第3版
美术馆
  标题导航
换种角度看艺术
回 声 壁
纪念西藏民主改革六十年公益展览在京举办
第二届中华艺术大家讲习班传承中华艺术精髓
个 展 秀
个 展 秀
中央美院成立全国高等美术院校第一家理事会
《新华日报》木刻版画作品及史料巡展至北京
书画频道启动大型文化惠民活动
“丹心谱”组画专题展览将办
邢少臣、盛鸣、朴文光中国画展开幕
“王纯杰、胡时&林林作品展”在上海举办
诚一斋当代名家条屏展举行




 中国文化报 >  2019-06-23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回 声 壁

    ■如果真的要懂毕加索,我相信你大约要看一下非洲艺术,看一下塞尚的艺术,看一下新古典主义也就是安格尔的艺术,当然还要看一下希腊的艺术。当你了解这些艺术以后再来看毕加索可能情况会不太一样。懂不懂的问题其实是一个永远的问题。如果想懂,前提就是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文脉。你一定要认识很多的艺术家,才会好好地爱其中的一位艺术家。懂到什么程度是每个人自己的造化。当然这里面又牵出很多的问题,我非常渴望回到像小孩一样,像乡下人一样非常质朴地面对一件作品的状态。有时候看到不懂的东西,我会非常喜欢,这个不懂本身就是一种状态,一种非常质朴的、原始的状态。所以我觉得如果有人在乎懂或者不懂这件事,第一你不要自卑,第二如果你真的想懂,知道有怎样的途径可走。

    ——陈丹青说“懂不懂的问题其实是一个永远的问题”

    【所以,不是问题可能才是问题。】

    ■建筑从物质上来说无法“不朽”,建筑本身也不追求物质的“不朽”。真正不朽的是精神,好的建筑能够带来一种文化启发,启发出新的灵感和生命。建筑师作为造物的人,造物的魅力在于,觉得自己好像是做了传世之作,其实只是时间的比例问题。巴黎圣母院的屋顶是木头的,木头的归宿就是被烧,或者腐烂或者被虫蛀……很多建筑经历时间都消失了,如果一个建筑在它的生命历程中,给人启发、激发了人的好奇,它就完成使命、可以消失了。因为它启发了新的生命力……普世价值的成功,是要求你“成为更好的别人”,而真正的“成功”,则是用作品展现出对世界和未来的价值。想成长为真正的建筑师,要先学会真诚地面对自己,不受外部影响,敏感地认识到自己是谁。“找到自己”,然后“做你自己”,这种表达自我的过程,就是创作的过程。

    ——马岩松说“想成长为真正的建筑师,要先学会真诚地面对自己”

    【忙于面对世界,无暇面对自己。】

    ■一部书法史,既是一部个性史,又是一部共性史。考察书法史,能够被后代所传承者,戛戛之个性也!但书法的个性必须建立在深厚的传统之上,具备传统中被古今共识的规律性和独特的原创性。个性的书法,有其独特的精神,有其独特的面貌,有其独特的追求……当代书坛,尤其是国展和书体展的作品,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没有个性。没有个性的书坛,互相攀比的是技法……问题是,当代国展作品的同质性显现得特别突出,一场展览中很多作品基本是一个模子造出来的。这就会让人产生一种疑问,这样的作品能够进入书法史吗?这样的作品是否代表了我们这个时代特有的精神?

    ——吴川淮说“没有个性的书坛怎么办”

    【为个性而个性也不好办。】

    毕玺 点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