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要闻简报
文明清风徐徐吹入安徽乡村
徐利国:投身乡村文化三十七年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代表团访问马来西亚
2019年中越文化和旅游部长年度会晤举行
“现代化之路—共和国七十年”展览在港举行
图片新闻
扎实做好主题教育 推动党建工作发展




 中国文化报 >  2019-07-03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明清风徐徐吹入安徽乡村

    本报驻安徽记者  郜  磊

    在铜陵江心洲,村民和游客同温解放军渡江战役“渡江第一船”的英雄故事;在徽州古村落,游客和村民一起诵读明清时期留下的“家风家训”;在包拯故里合肥市肥东县,廉洁和节俭文化融入乡民的言行……近年来,安徽各地注重农村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文明清风徐徐吹入乡村。

    家风家训发挥教化作用

    铜陵市义安区群心村地处铜陵江心洲,整条街上共有168户人家,家家门前都镶有扇形“家风家训”门牌,印着不同姓氏以及对应的家训家规,如宋氏“正道勿离,淡泊省身。积德行善,诚实忠厚”,王氏“刻苦耐劳,节俭朴实,不容有奢侈游荡之行为……”当地还在村部旁建成“喜庆堂”,方便村民办红白喜事,并立下规矩,促使村民厉行节约、文明就餐。

    宣城市绩溪县瀛洲镇仁里村的“光启堂”过去是程氏家族开族会、祭祀用的祠堂,现在修复后供村民活动和游人参观。祠堂墙壁上贴有程氏家训,内容涵盖治家、处世、耕读、学艺、经商、睦邻等方方面面。仁里村党总支书记高建义深有体会地说:“仁里程氏家训到今天仍具有孕育良风美俗的生命力。最可贵的是,这些家训将哲学思辨转化成日常生活中的要求,发挥了教化治理作用。”

    近年来,地处“徽文化”核心区的绩溪县因势利导,实施“百村家风家训引领工程”。该县将立于祠堂中、写在家谱里的家训家规提取出来,让村民争学比照、提升素养,同时让外地游客品味徽州的家族文化。目前,该县每个示范村家训挂牌户达100%。

    “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我们正着手对全县现有姓氏的家训内容进行梳理,力求让家训家规条理更清晰、主题更鲜明、内容更符合新时代要求。”绩溪县文明办主任李华杰介绍,经过提炼,有些家风家训已写入村规民约,并成为当地村民自觉遵守的准则,带动了乡风民风的转变。

    村情村史凝心励志

    安庆市怀宁县月山镇复兴村村民2018年自发建了全县第一家村史馆,馆内以村史村情、薪火相传、红色经典、复兴工艺、农耕文化等为重点,通过文字、图片、实物等多种形式,还原乡间生活场景,浓缩乡村历史记忆,有效激发了该村干部群众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增强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和坚定信心。“我们把村史馆建设作为传承保护优秀历史文化、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抓手,并努力把村史馆建设成为群众缅古思今、自我教育、凝心励志的精神家园。”复兴村党支部书记查正严说。

    群心村建有村级乡贤文化馆,内设“红色记忆”“乡贤人物”“廉政建设”等5个展厅。其中,“红色记忆”展厅有渡江战役、铜陵人民策应大军渡江、渡江女英雄马毛姐与渡江第一船、群心村人参加渡江战役4个板块;“乡贤人物”展厅有群心村三英烈、村民马和义勇救新四军献身、群心村现代乡贤人物3个板块;“廉政建设”展厅有习近平总书记论反腐倡廉、党的十九大精神、村干部廉洁承诺书等板块。乡贤文化馆如今成为群心村党团活动、教育学生的重要基地。

    在绩溪县金沙镇黄土坎村的钟氏家风家训展示馆,除了张贴有钟氏祖先画像、祖训等内容外,还张贴有镇里下发的移风易俗倡议书和表彰先进等新时代内容。金沙镇党委副书记汪劲松说:“周边乡镇的亲朋好友到我们村来,我们都要给他们说说家族史、村史。我们特别有自豪感。”

    红色文化宣讲润物无声

    今年清明节,潜山市水吼镇马潭村的党员和村民走进家门口的石河区农会旧址。1930年5月,潜山首个农民政权“石河乡农民协会”在该村成立,并于当年6月召开有2000余人参加的群众大会……“集体缅怀家乡先烈,重温家乡红色历史,零距离接触家门口的红色遗址,这在马潭村党建活动中尚属首次。”马潭村党总支书记朱兴志说,许多党员表示,一定要把红色遗址保护好,不忘初心,奋发有为。

    “大嗓门一响,老唐在宣讲。”巢湖市柘皋镇汪桥村71岁的老唐一开讲,大伙儿就围拢上来。“老唐,给咱们说说,保护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方面,上头都说了啥?”“加大革命文物保护力度,提升革命文物展示水平,确保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老唐指着不远处的汪家老宅介绍。抗战期间,汪家老宅是敌后巢县县政府驻地,皖东敌后第一张地方报《巢县动员》也诞生在汪桥村……

    江淮大地的乡村,红色文化宣讲起到润物无声的教化效果,“创业之星”“乡村好人”“美好人家”“十星文明户”“孝道红榜人物”等层出不穷。“乡村文化振兴,不仅扮靓了村容村貌,更厚植了道德文化、培育了文明乡风。”巢湖市委书记耿延强深有体会地说。这已成为安徽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