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美文/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美文/副刊
  标题导航
嘉禄庄:建筑与家族的传奇
荷韵里的时光
父亲牧羊
一方水土一方戏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9-07-18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嘉禄庄:建筑与家族的传奇

    石华鹏

    雨雾中的嘉禄庄,有一种洗尽铅华之后的静穆素朴之美。

    远的山林、近的田野,绿色尽情铺展,在这巨毯一般的绿中,方形构造、青黑色的大型古庄寨——嘉禄庄静卧其间,高大的寨墙环绕层层递进的黑瓦楼阁,宛如宫殿,颇为壮观气派。细雨中,大片的绿、古旧的青瓦重脊,映衬着庄寨前的风水池以及远处水光潋滟的田畴,构成一幅静雅的山乡图景。

    嘉禄庄已经一百六十七岁了,这幅图景也存在了一百六十七年。当一座庄寨收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与记忆,容纳了一个家族几十代人的兴衰与变迁,便如一位老者那般静穆素朴了。静穆是那种见证了沧海桑田、时光流逝之后的平静肃穆,素朴是那种历经荣耀岁月、复归本真之后的素朴无华。

    这里是福建福州市永泰县同安镇同安村,崇山峻岭中一处难得的开阔平地,嘉禄庄依山而卧,面朝田野。我们到达时,五月的雨水正落个不停。

    安静沉默了百余年的永泰庄寨,近几年声名鹊起,成为许多都市人的热门之旅。久居都市的人们,忽然见到藏之深闺的庄寨,撩开神秘面纱,有如发现新大陆的惊叹骤然四起:还有如此宏大古老的民间古建!居然保存得如此完整,庄寨与自然那么和谐、那么美。

    永泰庄寨满足了人们崇尚乡土的怀旧之风,让人们过去的乡村记忆瞬间复活起来;也满足了人们充满好奇的探秘之风:为什么建这么大的一座庄寨?古庄寨的家族经历了哪些传奇?何以能完整保存至今?每一个疑问都吸引着人们探究的脚步。

    永泰庄寨始于唐代,兴盛于明清时期,历史上数量超过两千座,眼下保存较好的有一百五十二座。我们造访的同安镇保存完好的庄寨有二十一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四座:仁和庄、爱荆庄、嘉禄庄和九斗庄。为了抵御匪患兵灾和满足居住需求,永泰山民创造了与众不同的庄寨。

    永泰的庄寨无不在讲述一座座建筑传奇,嘉禄庄也不例外。我领略过闽西土楼的坚固防御,也感受过三明土堡的礼仪教化,与闽西土楼重在“防”和三明土堡重在“住”稍有不同的是,永泰庄寨平衡了“防”与“住”的双重功能,既重“防”也重“住”,于是就有了“庄寨”这一名称。专家说:“庄寨,内为庄,外为寨;文为庄,武为寨;自己叫庄,外人叫寨。”也就是说,从里头看是庄园,从外面看是寨堡;庄内体现为生活性,传达文化礼仪,寨外体现为防御性,展示军事威慑,这些庄寨多以“某某庄”命名,但外人还是习惯称之为寨。

    嘉禄庄体量巨大,方正形制,南北长六十七米,东西宽六十米,建筑面积四千零二十平方米,加上寨前的风水池等,整个占地面积四千四百一十平方米,相当于十一个篮球场那么大。它由一圈坚固高大的寨墙和传统中庭护厝式建筑构成,方正对称,外封闭内开放,规整而大气。

    走近嘉禄庄,首先呈现在眼前的是壮观的寨墙和精巧的半月形寨门。寨墙基座用黄褐色块石垒砌,有的块石重达三百多斤,石墙高四点五米,上又添筑高二点五米坚硬土墙,计高七米,寨墙之上为人字脊瓦檐,寨墙块石交错,厚度三米左右,坚固壮观。

    与坚固壮观的寨墙相比,半月形的寨门便显得轻巧秀气。寨门不大,便于防守,用精选细雕的块石垒砌,双重门板,门板用酸丝木制作,厚达三十厘米,硬度高,火不易烧坏。门楣之上悬挂着书法家书写的“嘉禄庄”俊朗大字的牌匾。

    穿过厚厚庄门,进入庄内,左转前行不远便有楼梯,通往二楼沿寨墙边修筑了跑马道。跑马道宽约两米,绕庄一周二百六十米,名曰跑马道,并不跑马,用于人员观察巡逻和军事抵抗。庄门拱顶有观察和防御口孔,右边筑有一个炮楼,寨墙四周布有许多毛竹筒枪哨眼,每隔五米相向交叉,抵御匪盗袭击,不留任何死角。至此,嘉禄庄的防御工事借助寨墙得以完成。

    进入庄门直行,便是前院,迷宫一样的庄园徐徐展开,这里便是一个安宁的世界了。中庭护厝,轴线分明,阁楼重重,雕窗画栋。嘉禄庄为四进三厅结构,由前院、天井、书院、正厅、后厅和左右护厝组成,有大小房间一百八十二间,空埕(天井)十一个。大厅是庄园的核心,有十米多高,堂上有“孝友”等金子牌匾,柱上有多副家风家训楹联。屋顶飞檐翘角,青瓦层层。所有天井廊廓均用精雕细刻的条石铺就,尤其正厅走廊上的条石长两米多,宽近一米,为所有宅第罕见。

    值得一提的是,在正厅前的天井四周立有一圈青石方柱,方柱半米高,柱头雕有狮子、花卉等,石柱两侧有凹槽。这是做什么用的呢?很多人猜不出来。原来,石柱间是可以镶嵌栏板的,下雨时遮挡雨水,防止雨水溅到走廊上。这类水遮石柱,其他庄寨不曾有,是嘉禄庄的独家特色。

    嘉禄庄最多时住过二百多人,那种生活的烟火气息和热闹情形可以想见,如今只有一位家族后人住在里边看护庄寨。嘉禄庄繁衍的子孙要么搬迁到庄寨附近的楼房居住,要么到永泰之外的天涯海角打拼奋斗去了。

    人去,但楼未空。每年正月初三嘉禄庄举办“孝友会”,只要从这里走出的,不论男女老少,不论路途远近,只要一个短信或电话,三四百后人都会相约而至,把酒言欢,畅叙家族之情,缅怀先祖之恩。此时的嘉禄庄温馨、和谐、热闹,仿佛又回到了百余年前的光景。

    嘉禄庄的家族传奇和家族精神也在这一年一度的“孝友会”中讲述、传承下来。

    嘉禄庄是张氏两兄弟张昭乾、张昭融于清咸丰二年(1852年)筹资建起来的。两兄弟均为卓有成就的乡绅贤人。张昭乾精通医术,明伦理,为人公正廉明,善解乡邻纠纷。张昭融忠厚勤俭,敬仰读书人,教导子孙耕读诗书,为人热情仗义。大哥张昭乾精通地理堪舆,嘉禄庄由他亲自设计、督建。兄弟俩感情笃深,各具财力,但并不各起炉灶,还是合力建此大宅。

    在我看来,嘉禄庄最大的家族精神财富为“孝”“和”“义”。

    嘉禄庄正厅堂上挂着的那块“孝友”金字牌匾,最为家族子孙珍视。这块匾颁自朝廷,受颁的人是张昭乾、张昭融两兄弟,褒奖张氏兄弟在“孝友”这项德行上,为世人树立了标杆。

    张氏兄弟有位堂弟在四川即用县任职,却英年早逝,留下遗孤张昭年。张昭年当时年方二三岁,竟被管家卖与人家,换钱供其花天酒地。消息传回家乡,身为堂亲的昭乾、昭融两兄弟寝食不安,商议之后,昭融千里奔赴四川,赎出遗孤带回抚养。张氏兄弟将张昭年视如己出,照顾至成年,还为他置家娶妻,使得堂弟一脉得以繁衍。张昭年的后人感于昭乾、昭融挺身抚养遗孤的义举,请求四川即用县的乡绅名士向朝廷推荐“孝友”,最终得到礼部的批准,光绪帝颁圣旨赐“孝友”匾。

    张氏兄弟不仅千里救遗孤的故事流传很远,兄弟和睦、族亲友善也传为佳话。百多年后,张氏后人翻阅族谱,还发现张家兄弟情感深厚之处。过去有钱人家多数在生前就已修好阴宅,大多夫妻同茔。但据族谱记载,张昭乾、张昭融兄弟俩死后,葬于同一处。而兄弟俩的妻子,也同葬一处。这一细节或可说明,张家不仅兄弟感情深厚,妯娌相处也非常和睦。这种亲族友善的家风,在后代得以延续。

    说起嘉禄庄后人讲义气、重承诺、肯实干的故事,就要说到与嘉禄庄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九斗庄了。与嘉禄庄相距不到百米远的九斗庄,是由张昭融的三个儿子合建。九斗庄的恢弘气派和精美程度远胜嘉禄庄,但遗憾的是,九斗庄因家族事业变故而最终没有完全建成。

    傍晚来临,我们走出嘉禄庄,雨水已歇,天空澄澈,夕阳若隐若现,回头看夕阳中的嘉禄庄,一切秀美如画。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