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文旅·视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财富周刊

第2版
文化金融

第3版
创意
  标题导航
黑龙江,夏季旅游也精彩
中国马镇“以马为梦”
热播影视剧取景地成暑期出游热门
梅穗联合推介旅游:
让北京游客更多领略客家风情




 中国文化报 >  2019-07-20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黑龙江,夏季旅游也精彩

    哈尔滨伏尔加庄园一隅

    伊春风光

    □□赵琳 斐依

    俯瞰黑龙江大地,绵延不绝的松花江奔腾不息,绿意盎然的伊春森林郁郁葱葱,广博无垠的扎龙湿地焕发生机……森林、江河、湿地等丰富资源彰显着黑龙江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

    “提起黑龙江,以前只会想到冰雪旅游,但随着夏季旅游概念的升温,龙江避暑游正叫响全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康辉旅行社负责人说,该旅行社今夏推出的哈尔滨经典三日游,与其他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了极具卖点的夏季避暑旅游产品。

    生态资源丰富的黑龙江,如何发挥其夏季旅游优势?近日,国内旅游专家在黑龙江省内进行了旅游资源实地考察和调研。

    打好生态资源牌

    “打好生态资源牌,形成‘联动冬夏、带动春秋、驱动全年’的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是黑龙江省推动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一盘大棋。”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何大为表示。

    多年来,黑龙江省以资源优势为依托,开发丰富优质的夏季旅游产品,发展独具特色的避暑旅游产业。据何大为介绍,为提升发展黑龙江的夏季旅游,依托哈尔滨都市风情、全省整体生态化和俄罗斯边境游等优势资源,黑龙江省深挖核心吸引物,用产品诠释“避暑胜地·畅爽龙江”的夏季品牌内涵。“我们提升了已有的夏季精品线,促进产品市场化。基于细分客群、优势资源打造‘中国两极穿越’‘壮游黑龙江’等各类主题产品。同时,举办夏季旅游产品大赛、‘避暑胜地·畅爽龙江’夏季旅游产品推介会等。”何大为说。

    2017年,黑龙江省委书记张庆伟曾在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提出,以打造“两座金山银山”为抓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生态旅游,挖掘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发展冰雪游、森林游、边境游、湿地游、避暑游等旅游产业,推动文化、体育、时尚、健康养老与旅游融合发展,建设全国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夏季健康养老基地和全域旅游示范区。

    随着深入践行“两山理论”,黑龙江省明确了以强化“哈亚雪”旅游核心板块、打造生态林都旅游板块等“五大板块”全域旅游空间体系和“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康养”等8个融合发展方向的旅游思路,着力放大产业融合集聚集群效应,并启动与世界旅游组织合作编制《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9—2030)》和《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消夏避暑胜地

    盛夏时节,当全国处于普遍高温中时,黑龙江依然保持着凉爽,夏季平均气温约20℃,有“天然空调”之称。绿意盎然的森林、一望无际的湿地芦苇、波光粼粼的湖泊、波澜壮阔的界江……凉爽的黑龙江正敞开怀抱迎接着每位避暑游客。

    “茫茫的林海雪原、大小兴安岭,黑龙江、乌苏里江,以及大面积的湿地,形成了综合性优势,让黑龙江在全国避暑旅游市场中占据关键地位。”对于黑龙江发展避暑旅游,北京联合大学中国旅游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金山如此评价。

    近年来,伊春市获评中国最佳避暑胜地、哈尔滨获评“十大避暑旅游城市”、齐齐哈尔扎龙自然保护区获评“中国十大最美湿地”、抚远市获评中国避暑休闲百佳县、五大连池风景区获评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在黑龙江省统筹推进旅游业发展的大背景下,黑龙江“避暑胜地”品牌愈加响亮。

    在哈尔滨,每年6月至“十一”黄金周,“迷人的哈尔滨之夏”旅游文化时尚活动总能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已连续举办7届的“迷人的哈尔滨之夏”,是哈尔滨市整合夏季资源,融合旅游、文化、经济、会展、体育等元素,打造的哈尔滨夏季旅游品牌“综合体”。据悉,今年的活动以30余项重点活动为点,以夏季50条精品线路为线,以其他百余项旅游、文化、时尚、体育、音乐、经贸活动为面,奏响哈尔滨夏季城市交响曲。据相关数据统计,2012年至2018年,哈尔滨夏季接待游客从2093.2万人次增加到3623.2万人次,年均增长9.6%。哈尔滨市夏季旅游收入由244.3亿元增加至606.5亿元,年均增长16.4%。

    作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林都伊春森林覆盖率达到84.4%,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平均每立方厘米2.7万个,夏季平均气温在22℃,拥有700多条河流和1400多种野生动植物,具备避暑旅游的天然优势。“我们将坚持创新发展,把伊春努力打造成国际化森林生态旅游目的地。”伊春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王欣红说。

    “以伊春市为代表的黑龙江避暑游,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更大发展。下一步重点在于产业体系打造,以及产业发展对当地年轻人的吸引、对游客的吸引。”中国旅游研究院研究员战冬梅说。

    乡村游让老林区焕发新活力

    在鸟语花香的田园放飞心情,在高山峻岭中聆听牧童短笛;住地道农家院,吃纯天然蔬菜;这样的“慢节奏”生活已成为当下流行的休闲娱乐方式,乡村旅游已然成为夏季消暑纳凉的好去处。伊春因其气候凉爽、高森林覆盖率等因素,备受游客的欢迎。

    在伊春市上甘岭林业局溪水经营所,曾接待过习近平总书记的养顺农家院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游客。

    “习总书记来过后,更多的游客来到我们农家院。”当地“名人”——养顺农家院的女主人杨秋娥笑着说。2016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黑龙江省进行考察调研,首站到的就是伊春,并来到刘养顺家,与街坊四邻围坐在小院里聊家常,了解停伐后林业工人的工作生活情况。

    “当天习总书记在屋里转了转、到炕上坐了坐,还走进厨房,掀开锅盖看到有红烧鱼、炖豆角、贴饼子几道菜。”杨秋娥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依旧很激动。

    随着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从上甘岭林业局溪水经营所林区退休的刘养顺在溪水经营所党总支引导下,开办了养顺农家院。刘养顺说:“总书记来过,我家就红火起来了,都要抢坐在这个桌前,点总书记品尝过的农家菜。”很多游客循着领导人的足迹来到这里,于是,到上甘岭旅游体验的游客更多了。如今,刘养顺一家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农家院生意红红火火。

    “林区的生活一天天变好,我们自己的日子也宽裕了。”刘养顺幸福地说。其实,不仅是刘养顺家,他们所在的“溪水农家乐一条街”已发展到16家,越来越多的溪水人找到了致富渠道。

    伊春市委宣传部部长刘天云表示,近年来,伊春不断吸纳新理念新思想,充分挖掘林区乡村旅游发展的特色优势,创新业态类型,完善体验功能,优化产业布局,推动更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集聚,打造更多静心怡情的自在乡村,吸引更多游客到林都伊春避暑纳凉,让老林区焕发青春活力。

    (配图均由本报记者 马霞 摄影)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