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书法家协会接到多人举报,有不法分子伪造公章,盗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名义,联系书画界人士……为什么骗子会大胆编造这类“荣誉”让不明就里的人往里面钻?骗子针对的对象是出于何种动机需要这类“荣誉”?“被骗”的人拿这类“荣誉”去干什么……前几年国家民政部门在北京取缔过一大批山寨艺术团体与组织。但这类山寨版的艺术团体与组织拉大旗作虎皮“非法赢利”的“原罪”依然在发酵,依然没有离开熙熙攘攘的社会,只要有机会,很多骗术总会换穿马甲,重新露面并为非作歹,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更要有戳破这类骗术的本领,毫不含糊……“蚊子不叮无缝的蛋”,骗子如果没有合适的土壤,骗术骗法再高明也不可能得手,所以,清洁书法大环境、清除“书法垃圾”,其实非常低端的“楷模”骗局根本不会成功。大家用修身养性的态度去研磨书法,看淡书法的功利性,书法漫步、欣赏便是一桩美妙的事情。
——蔡树农说“清洁书法大环境,低端的骗局根本不会成功”
【“大骗”不能绝,“小骗”便不断。】
■优秀的艺术作品的确需要艺术语言的支撑才能得以展现,画匠和画家之间本质的区别却在于是否有艺术理念,这业已成为毋庸置疑的事实。同时,艺术创新也来自于创作者不断发问的能力和探求精神,缘由在于,创新面向的是未来,而未来又有不确定性,所以创新也需要洞察力,或者说是认知未来的能力……不过,现实艺术创作中会发现有些人不断谈创新的“点子”,意在通过灵光闪现实现艺术作品的创新。不可否认,灵机一动的点子的确可以引发创新的某种能力,但真正的艺术不仅只是一个或几个出奇制胜的“点子”,“点子”有时可能就等于一套飘逸的花招。只有那些真正有文化精神的艺术创新表现,才能经得起时间的锤炼并被赋予文化意义,甚至才有写入美术史的可能,最终成为世人的精神财富。优秀的艺术品绝不是用所谓的“点子”作为支撑。
——杨大伟说:“艺术创新不仅仅是点子”
【问题是,常常这些以创新为名的点子也不是啥好点子。】
■我们有很多优秀的作家和批评家,但不优秀而被吹成优秀的可能更多。中国是个人情社会,这样的社会形态,让人不好说话。得罪一个人,其实就是得罪一大片。一个人可以结成多大一张网,我们是真不知道的。说谁的好话,漏掉了某些人,也一样会得罪人。媒体喜欢大家直言,但真正直言后,媒体既想显示自己公正持平,又唯恐天下不乱……如此这般,就是很多想说话的人,也不会吭声……只表扬不批评,是个社会问题,不单属文学界。什么时候媒体能够站出来大声批评社会时,文学界的一边倒式的表扬恐怕也就打破了。大家在同样的土壤生长,不是吗?
—— 方方说“不优秀而被吹成优秀的可能更多”
【“吹”或难免,经常是“胡吹”。】
毕玺 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