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7月20日,由北京书法家协会、日本山梨书道协会共同举办的“2019中日书法邀请展”在北京智慧长阳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中日书法家夏湘平、夏潮、刘洪彪、梁永琳、王兴家、花田龙溪、望月大耿、马燕平、植松峡山、金丸探龙等50余名作者的近140幅作品。
中日书法交流历史悠久。从公元710年,日本大规模吸纳汉文化开始,中国书法便传入日本,至今已有千年的中日书法交流史。本次展览为进一步推动中日书法艺术更深层次的交流,深入探讨书法艺术的发展前景和方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开幕式前,中日书法家现场挥毫,通过交流展示了中日书法的艺术魅力。日本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为此次展览题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书法家夏湘平在谈到中日文化交流的渊源时表示,中日两国隔海相望、一衣带水,自古以来民间文化交流不曾断隔。上溯公元前210年徐福东渡亶州(即日本古称)。从公元7世纪初至9世纪末约264年的时间里,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遣唐使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日本山梨书道协会会长花田龙溪表示,从中国传来的汉字至今仍是现代日本人民生活中不可欠缺的文化要素。其中之一就是以汉字为题材形成的一种文化艺术,中国称之为“书法”,在日本被称为“书道”。山梨县知事长崎幸太郎介绍,诞生于中国传播到日本的书道,孕育了日本的万叶假名和假名。经过山梨县一辈又一辈先人的努力,促使和纸、砚产业得到了具有日本特色的发展。
书法家梁永琳说:“日本书道创作中呈现的强烈时代性和丰富民族传统令人赞叹、眼界大开。书法的交流对书法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没有大量深层次的交流、观摩、品鉴、批评、剖析,没有眼界的开阔与境界的提升,高品质书法的出现就无从谈起。令人欣喜的是,中日书法友好交流摆脱了猎奇的羁绊,交流活动始终活跃而频繁,渐入佳境,本次展览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7月29日。 (李亦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