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罗 群
“白色的灯有点刺眼,看不清板凳,还得调调。”7月27日下午,广西南宁文化艺术中心的舞台上,安徽省杂技团演员金子鑫结束了杂技《顶板凳》的排练,一边下台一边与灯光师交流。
金子鑫介绍,顶板凳是中国杂技传统项目,但现在练的人已经不多了。这次为了参加第十届全国杂技展演,他专门集训、增加难度,订下了顶起27条板凳、原地转360度的目标。这27条板凳的重量近200斤,据金子鑫所知,这是目前中国从事这个项目的演员能够完成的极限。
金子鑫原本擅长的不是顶板凳,而是兜杠,他的兜杠节目拿过国内外不少奖项。“我2008年才开始练顶板凳,最初是把5斤重的杠铃片绑在板凳上,再用绳子把板凳吊起来做个保护,先顶1分钟,接着2分钟、3分钟,慢慢延长时间,同时加重杠铃片的重量。”金子鑫说,“能顶住50斤的杠铃片时,体力基本算可以了,便开始换成2条板凳,练习掌握平衡。”对金子鑫来说,从1条板凳增加到6条的过程是最艰难的,要随时根据板凳的活动情况调整重心,一旦掌握了平衡技巧,再增加板凳,就相对容易了。从19条增加到23条,金子鑫花了一年。“从板凳的造型、演员的体力等方面来看,23条是一道关口,完成了就是新的突破。”金子鑫说,从23条增加到27条,他只用了不到3个月。
所谓“容易”,也是用无数汗水和泪水换来的。金子鑫说,人的头部比较脆弱,顶板凳非常疼,比其他项目更受罪。初练时一顶起来,眼泪就不由自主流下来,每天练功过后,与板凳接触的那块头皮疼到不敢触碰。但出身杂技世家的金子鑫有着家族传承的倔强,他逼迫自己一定要练出绝技,随着他的坚持,头上茧子也越来越厚。“练这个项目意味着不能休息,一旦茧子里的新肉长出来,再顶会更疼。”金子鑫说,“我基本天天练,即便休息也不超过两天,像春节这种长假,就在家对着墙使劲顶,以保持状态。”已经34岁的金子鑫深知,对这个年龄的杂技演员来说,拼命练功也很难再提高,一旦不练则会快速下滑。
顶板凳不仅苦,还比较危险,板凳叠得多了,就存在散落下来的风险。金子鑫回忆,有一次在德国演出,因为配合的演员在叠放板凳时出现失误,顶起后有一条板凳滑落,造成一叠板凳重心瞬间偏移,散落下来。“那个演出场地离观众席非常近,就在板凳砸落的瞬间,我使劲把它们向舞台后方甩,就想着千万不要砸到观众。结果,那么多条板凳都砸在自己的身上,幸好伤得不重。”金子鑫说。
为了确保演出效果和人身安全,每到一处,金子鑫都要认真观察、调整演出环境。“但凡能克服的我都会克服,不能为了演员舒服影响观众的欣赏感受。”金子鑫说,“演员最大的心愿,就是通过苦练,把好看的节目呈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