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连晓芳
今天,距离1927年8月1日已经过去92年,南昌起义的战火硝烟虽已散尽,但起义枪声似乎仍在耳畔回荡。观众走进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序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正中央的雕塑《石破天惊》——一只强有力的大手,从崩裂的石块中伸出,扣动步枪的扳机。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从此诞生了一支由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
步入展厅,透过一件件留有沧桑岁月痕迹的文物,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尽现眼前。毛毯、稿件等文物记录着周恩来伟大的革命精神与严谨的工作作风;党员登记表、茶杯等文物见证了贺龙在革命危急关头义无反顾跟党走的果敢与坚定;手枪、指挥刀等文物见证了在南昌起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朱德、叶挺的勃发英姿;木箱、皮包等朴实无华的生活用品类文物还原了吴玉章等革命先辈的光辉形象……
革命要成功,离不开一代代革命者的奉献。在“南昌起义 伟大开端”展厅,一张贺龙元帅的党员登记表总能吸引观众驻足。事实上,贺龙在参加南昌起义的时候并不是共产党员,在革命处于低潮、中国共产党人遭遇困境之时,他毅然下定决心跟着共产党走。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讲解员周甜告诉记者,在南昌起义前夕,贺龙是国民革命军第20军军长,享受高官厚禄,生活优越。但在起义后,他选择了另外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这张党员登记表里有一些非常动人的细节,比如在问到动产、不动产、现金各多少时,贺龙回答什么都没有了;问到社会关系如何时,他回答自从参加革命以来,以前的社会关系都不再来往。”
透过登记表上的这些细节,不难看出贺龙为革命抛弃了功名利禄和奢华生活,有着义无反顾走上革命道路的坚定信心。南昌起义之前,贺龙先后担任国民革命军第9军第1师师长、第20军军长,是国民党高层重点拉拢的对象,其中不乏高官厚禄的重重引诱,可是贺龙不为所动,毅然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
贺龙的入党是久经考验的。贺龙在1959年参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时,曾深情地回忆道:“有人说我要求入党几百次,那是假的,但十几次总是有的,因为我是‘军阀’,所以入党特别难,党要考验我,始终没有批准我的要求。”
1927年9月,南昌起义部队行至瑞金时,在原瑞金县绵江中学内,贺龙入党的心愿终于得以实现。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周恩来在贺龙入党宣誓仪式上说:“组织上对贺龙很了解,贺龙同志由一个贫苦农民经过斗争,成为国民革命军第20军军长很不容易。多年来,贺龙同志积极追求真理,是经过考验的,是信得过的。贺龙是个好同志!”
贺龙入党后,编入了中央特别小组,同组中有周恩来、张国焘、廖乾五、刘伯承、周逸群等。从此,贺龙完成了由旧军人向共产主义战士的转变,成为人民军队的缔造者之一。而这张承载和彰显贺龙坚定革命信念与初心的党员登记表,成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珍贵展品。
南昌起义时,贺龙将指挥部设在南昌子固路95号中华圣公会所开办的宏道中学内。宏道中学内有两栋楼,前面一栋是学校校舍、礼堂、教职员宿舍等,后面一栋小洋楼是校长刘屏庚的住宅,贺龙就借住在刘屏庚住宅一楼的书房内。参加南昌起义后,贺龙成为人民军队的一员,他将自己随身携带的生活用品赠送给刘屏庚校长,一方面是为了表达对刘屏庚的谢意;另一方面,贺龙经过南昌起义的洗礼,并受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影响,决心摆脱过往的旧生活和生活作风,选择与士兵同甘共苦,共同开辟中国革命新天地。常言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贺龙作出的这个重要决定,彰显了一名无产阶级革命者不凡的信念,南昌起义也成为贺龙戎马一生的重要分水岭。
对于贺龙的各种生活物品及使用过的家具陈设,刘屏庚一直妥善保存。1957年,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刘屏庚将它们一并捐献给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
近年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紧紧围绕纪念馆收藏、陈列、教育三大职能,充分发挥红色革命景区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牢记初心使命,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展现‘八一’风采,为观众提供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正是新时代八一起义纪念馆人的使命与担当。”周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