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陕西记者 秦 毅
“也许我生来就是要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的,因为我的名字里就有一个‘群’字,而且我打心底热爱这份工作,群文工作时常让我感到踏实和快乐。”日前,面对记者,陕西省西安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白利群用“群缘”开篇,讲述了她所钟爱的群文事业。
“把心贴向群众、在工作中向自己较真儿,才是让群众满意、赢得同行敬重和钦佩的核心。吹拉弹唱、蹦蹦跳跳、热热闹闹……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貌似不像工业生产那样有严格的标准,但要真正办好,非下苦功夫不可。”白利群表示,文化要触及心灵,而群文人的任务之一就是用作品及活动先行打开群众的心扉,方能实现以文化人、塑造灵魂。
从1990年至今,白利群从事群众文化工作已有29年。无论是组织策划各类文化活动、创作编排文艺作品,还是到基层送演出、搞培训,她都出色完成。
近年来,在央视春晚、元宵晚会、中秋晚会的西安分会场及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等活动中,都有白利群积极参与其中的身影,她担任导演、舞台总监等职务,组织群众文艺演出,其出色的组织及导演才干,受到了各方的肯定和好评。
提到西安市的“老字号”群文品牌,无论是“红五月”音乐会、“夏日广场”文化活动,还是西安市群众大舞台、广场舞大赛,它们的不断探索和提升,背后都少不了白利群的身影。作为一场场活动的总导演,她要为群众搭建起学习才艺、交流才艺、展示才艺的平台。每年5月至10月是“夏日广场”文化活动的集中演出时间,也是白利群最为忙碌的时候,她要与群文工作者、文艺志愿者下基层、进农村、走社区、去企业、入高校,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为了把“夏日广场”文化活动落到实处,她将历年群星奖获奖节目集合在一起排成晚会进行巡演,让广大群众享受高规格、高品质的文化盛宴。
白利群辅导、编排的作品是各级群星奖评选的常客,她于2013年被评为陕西省“群文之星”,并于2014年被评为“文化部优秀专家”。此外,她还先后获评“西安市有突出贡献专家”、首届“文化领域西安之星”,并多次荣获省市文化部门授予的“先进个人”称号。
“一路走来,真的要感谢同事的支持和帮助。”白利群说,干好群文工作需要群策群力,需要群艺馆上下形成良好的氛围,而这也是年轻的群文干部成长所必需的。多年来,白利群将馆里的年轻人当成自己的孩子——工作上严格要求,生活中关怀备至。
不久前,白利群带领馆里的业务干部参加第六届陕西省群文系统业务干部技能大赛决赛,结果多人斩获多个奖项,其中不乏大奖。看到他们获奖,白利群比自己得了奖还开心。颁奖的那天正好是白利群的生日,她高兴地拉着大家的手说:“这是你们送给我最好的生日礼物!”
白利群用实际行动向所有人证明:她带领的队伍是一支群文铁军,是一支不怕吃苦、勇于担责、能够干事、让群众满意的文艺生力军。同时,白利群还积极联络知名作曲家、指挥家陈国权,西安易俗社社长、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惠敏莉等在内的一大批文化志愿者,广泛开展培训、走基层、边疆行等活动,放大了西安群文的声音,收获了广大群众的掌声。
“做好工作一定要干一项爱一项,新时代的群文工作更要善于思考。我会一如既往投身于群文事业之中,根据新时代群众文化的需求,组织策划更多接地气的文艺活动,创作编排更多接地气的文艺作品,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白利群表示,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终身为群众文化发光发热,把一切都献给挚爱的群文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