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英雄人物辈出的年代,年轻画家们应该大力施展自己的才能。有些同志觉得主题创作画的是集体意识,甚至说是“红、光、亮”,主要是因为对特殊年代的文化现象缺乏了解……进入20世纪80年代,在反思美术创作问题时,吴冠中先生发表了关于内容和形式关系和形式美的文章。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提倡多样化,美术创作才在文艺的春天中迎来生动活泼的局面。艺术家真正的修养体现在对世界事物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对现实生活、民族精神的全面认识,对传统文化、中西方绘画的本质要有全面理解。古人说艺多不压身,但是学者也必须有专长,广收博取,最终要走向专精。此外,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也要善于发现自己。好画是画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
——杨力舟说“好画是画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
【常常是被说出来的,所以人们就以为是被说出来的。】
■很多时候我们在谈论艺术品时总是最先关注它值多少钱,这种“唯价格论”其实并不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我希望大家多多关注艺术品文化价值属性的层面,包括我们自己做拍卖的时候也是这样。在当今市场环境下,拍行林立,竞争激烈,中小型拍卖公司要征集到所谓‘真、精、稀’的大货并不容易,而且小公司要拿到大货的代价往往要高于大公司。所以,在拍品的征集环节上,我们更关注拍品的趣味性和可玩性。我们对待拍品,秉承一个原则,就是最大限度挖掘拍品背后的故事内涵,让作品和人们能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拍品名头不一定要大,价格也不一定要贵,但是题材、内容是文艺的、有趣的、好玩的,能够让买家看后可以会心一笑,偷着乐,这一直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有些拍品原本价格不高,但就是因为我们对其挖掘的更有深度、趣味,所以才拍出了更高的价格,而这也是拍卖有趣的地方。
——杨凡说“我们在谈论艺术品时总是最先关注它值多少钱”
【有人或许会问,不关心值多少钱还有啥可关注的呢?】
■作家与读者都应该避免所谓的“茶馆思维”,即艺术家给我们提供一个茶馆,这个茶馆里面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历史时期加一个历史时期,一个历史片断加一个历史片断。每个人都会被荒谬的知识带走,一个小说家在荒谬的知识里面能够体现一个常识,我觉得这才是艺术家最要紧的使命。常识,日常的生活永远值得作家凝视、研究、爱和恨,从爱和恨里面找到我们最想表达的那个问题,把这些最想表达的东西通过作品奉献给读者,这才是最重要的。
——毕飞宇说“在荒谬中体现常识是艺术家最要紧的使命”
【要命的是,很多缺乏常识的艺术家难以承担这样的使命。】
毕玺 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