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盈盈
2019年上半年,北京在金融扶持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和创新,其中有些举措对全国文创产业发展起到了深远影响和带动作用。从目前来看,北京文化金融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文化金融生态系统的建构
北京文化金融的发展,经历了由债权融资体系、股权融资体系到生态式产业融资体系3个发展阶段。由于某些原因,北京的文化金融体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以商业银行为主导,尤其是北京市的政策性银行北京银行在扶持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一时期的标志便是以商业银行大额授信、版权质押贷款等为特色的北京文化金融中介服务平台。但文化产业的发展,其金融扶持动力不可能仅由银行、担保、保险等构成债权融资体系支撑。很快,北京文化金融中专业的股权投资机构、国有及市场化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便成为重要力量,推动整个文化金融体系朝着股权投融资为主的方向发展,这一时期的标志便是“投贷奖”联动机制的推出。
从某种程度上说,政府相关部门仍然是推动北京文化金融发展的主要力量,随着相关部门对文化金融内在发展规律及趋势的科学把握,目前北京正在朝着构建以“投贷奖”联动、多层次文化产业资本市场、文化产业园区运营等重点产业投融资工具创新、上市辅导及重点企业孵化等为环节的多层次、生态式文化金融体系。相关关注的重点也由监管到整个大文化金融生态体系的建构。
股权投资工具的要素及现金流创新
当前阶段,以银行为主的债权融资机构和以文化产业基金为主的股权投资机构逐渐合流。虽然市场披露的债权融资数量较多,但占有更大份额的仍然是股权融资。现在全产业性以及具体行业的产业投资基金已遍地开花,许多债权投资机构本身及联合其他机构,也开始成立相关的文化产业股权投资基金。
过去传统的影视产业投资名气虽大却运营能力不足,只重视资本和流量收割,这一模式正在被市场抛弃。取而代之的,便是以真正的产业投资为特色的投资业态。这一新业态注重股权投资工具的要素及现金流创新,其以产业链的资本增值而非单纯资本市场的投机性增值为目标,更好地平衡财务价值与产业价值,将投资运营的重点转向打造长期的、为投资者与相关利害关系人共同享有的最大限度的股权溢价,也就是投资者价值。
以影视产业新投融资模式为例,现在以发行、营销作为投资入股的方式越来越多,在获得一部分现金流量以满足影视产业链专业环节服务公司日常经营需要的前提下,他们更多开始关注长期的股权投资收益。而电影制作公司也因此有机会减轻巨额的制作、宣发成本,而将精力集中于自己擅长的核心环节。甚至一些知名编剧也开始涉足股权环节,参与产业链收益的分配。在此情况下创意、制作、院线、售票平台、宣发、营销等各个相关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链协作投资模式日益形成,对以影视产业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文化类无形资产评估及信用评级体系建设日益融合
文化产业的核心资产是以版权为代表的文化类无形资产,其价值评估关系多方利益,更关系着文化产业的长远发展,因此近年来一直为各方普遍关注。从根本上来说,推动我国文化金融体系的深入发展,促进文化产业融资难题的破局,需要解决文化类无形资产评估以及文化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的问题。文化类无形资产是文化产业的微观市场标的,而文化企业则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主体,这两个问题的核心具有同质性,那就是解决其在资本市场上的定价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文化产业在投融资领域才能获得足够的标准性及流动性,文化金融才能最终破题。
在股权融资方面,种子基金、私募、天使基金等投资工具层出不穷,同时,融资租赁、担保、版权交易、保险公司等不同金融机构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认为,打造债权融资体系与股权融资体系通用的,适合于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不同行业的文化企业,并能与文化产业基金、商业银行、融资租赁公司、担保公司等的标准信用评级体系,将是打造完善、高效的文化金融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础环节,在此基础上,推动以政策性文化金融体系为主导,市场性文化金融体系为辅助的,包括投融资大数据和产业大数据在内的文化金融数据系统的建设完善,从而建构一个强大、多元、高效的文化金融体系。
文化产业并购手段的战略工具化
2018年,中评协发布《企业并购投资价值评估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提出投资价值。而近年来文化企业并购日益成为热点,也正是因为文化企业及相关投资机构越来越关注文化企业的核心资源价值,这体现为两方面:一方面为表内资产价值,包括版权、商标权、专利权等无形资产及其他经营资产价值,另一方面,强大的协作伙伴、具有竞争力的创意、良好的客户关系、管理经验、核心技术等,构成了独特的价值链条。随着文化产业竞争从单个甚至组合的文化产品及服务竞争,发展到整个产业链的价值竞争,文化金融及文化资本的触角也开始向生态式的投融资工具创新发展,而着眼于稀缺文化资源、独特的产业组合争夺优质产业资源的并购,逐步成为文化企业市场竞争的一种战略工具,被日益广泛及深入应用。
虽然由于政策收紧等因素,2018年我国文化产业并购市场出现收缩,但文化产业的长期发展对于优质产业资源的需求居高不下,文化企业之间产业链竞争的日益加剧,必将带来今后文化产业并购市场的井喷。据投中网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在全年文化传媒行业VC/PE融资案例下滑的情况下,战略投资者却相对活跃,2018年整体融资规模达到5年来最高值,超过110亿美元。
【作者系佩森菀尔创意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裁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