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文化遗产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安徽天长:非遗文化在基层活态传承
图片新闻
300名游客“跟着考古去旅游”
花棍舞越舞越火
江西全面铺开红色标语保护利用工作
吉林省启动文物资源核查项目




 中国文化报 >  2019-08-21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徽天长:非遗文化在基层活态传承

    非遗进校园

    本报驻安徽记者  郜  磊   通讯员  马长青

    来到安徽省天长市旅游,观看非遗表演、品尝非遗美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哪怕是随便走走,游客也可以看到《天长孝文化》《天官画》等非遗题材宣传画和标语以灯箱、展牌、墙体喷绘等形式,遍布大街小巷,切身感受到该市非遗文化传承的浓厚氛围。

    近年来,天长市委、市政府每年在当地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对非遗保护传承工作进行明确部署,成立了由分管市长领导的非遗工作协调小组,县、镇、村三级非遗保护网基本建立。该市重点开展的非遗进校园、进镇村、进家庭、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活动,使非遗文化在基层活态传承。

    非遗文化育新人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之际,天长街道联合市博物馆开展了非遗进校园红色剪纸文化展示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毛泽东诗词,以及富有传统文化韵味的花鸟鱼虫、吉祥图案等剪纸作品引发孩子们的浓厚兴趣,天长知名剪纸老艺人于华和还现场演示剪纸技艺,手起剪落之间,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展现在孩子们眼前。

    在老师的指导下,跃跃欲试的孩子们学习了折纸、裁剪,尝试创作了动物、花草等剪纸作品,学校还组织孩子们参观了“全国民间剪纸艺术展”。于华和说:“我虽然已过古稀之年,但仍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推广非遗、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多做点有益的工作。”

    除剪纸外,各种非遗项目被天长市委、市政府“打包”送到孩子们身边。日前,2019戏剧进校园活动专场文艺演出在该市新街中学体育广场上演,全校800多名师生在校园内就可以感受传统戏剧的魅力。天长市景鸿戏剧艺术团为孩子们精心挑选了《弃官寻母》《包公》《天仙配》《女驸马》《僧尼下山》等经典剧目,让孩子们在看剧中懂得善恶,领略传统文化之美。

    非遗展示进镇村

    5月18日,2019“开秧门”农俗节在天长市永丰镇拉开帷幕。在三元村文化广场,来自全市各镇(街道)的文化志愿者打着腰鼓、舞着雄狮,展示非遗文化,祈求庄稼丰收。镇上组织“开秧门”农俗节民歌、抛秧、插秧比赛等活动,受到周围百姓的一致好评。天长市不仅组织非遗展示、进镇村等活动,还扎实开展非遗特色镇村创建工作。秦栏镇创建“孝文化之乡”,年年举办秦栏寿昌文化节、“开秧门”农俗文化节。冶山镇创建“天官画之乡”,万寿镇汊河村创建“非遗特色村”等。

    6月10日,天长市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启动仪式在新街镇文化广场开幕。“非遗保护,中国实践”“在生活中弘扬,在实践中创新”等宣传标语在文化广场悬挂,天长市非遗保护成果也集中展现在市民眼前。文化志愿者们在街头热情忙碌,通过现场讲解、摆放展板等形式,开展非遗宣传咨询活动,并发放宣传画册、资料袋等,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希望通过形式多样的文艺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提高群众保护和传承非遗的意识,打通非遗宣传‘最后一公里’,促进非遗与现代生活紧密融合。”一位青年文化志愿者说。

    孝文化教育遍地开花

    天长市拥有省级非遗项目3个,包括民俗“天长孝文化”、民间美术“天官画”、传统手工技艺甘露饼。天长市从“天长孝文化”中提炼精髓,将孝文化打造成该市的独特名片。

    在天长市各镇村、社区,“孝德讲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居民争相竞评“孝亲之家”“孝星”等,让“天长孝文化”进家入户。在全市中小学,孝文化教育遍地开花,各中小学积极开展“天长孝之歌”歌咏活动,要求人人听、人人学孝道之歌,让孝文化在潜移默化间浸润孩子们的心田;天长孝文化研究会还编辑出版了《秦栏寻孝》《孝子歌》等读本和校本教材,在校园推广。当地机关单位也积极助力非遗文化普及,市司法局、邮政公司、档案馆、规划馆、地税局等纷纷建立文化展示中心和孝文化展示中心,国税局、市场管理局等单位还开展了孝文化推广活动。当地企业也自觉开展“企业十大孝星”评选活动,在企业管理中注入孝文化理念,奖励和补贴敬老孝亲的员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