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文化遗产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安徽天长:非遗文化在基层活态传承
图片新闻
300名游客“跟着考古去旅游”
花棍舞越舞越火
江西全面铺开红色标语保护利用工作
吉林省启动文物资源核查项目




 中国文化报 >  2019-08-21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黑龙江庆安:
花棍舞越舞越火

    本报驻黑龙江记者  张建友

    每天傍晚,黑龙江省绥化市庆安县的各广场公园、乡镇村屯,都会聚集着一支支花棍舞队,花棍舞成了当地百姓晚饭后的运动消遣。特别是在庆安镇近千米长的商业步行街上,每晚跳花棍舞的群众多达千人。该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果海军说,通过近10年的普及推广,会跳庆安花棍舞的群众已由原来的几百人,发展到如今的近两万人,在推进群文建设和百姓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庆安花棍舞起源于清末,于2009年被评为黑龙江省级非遗项目。花棍舞的击打动作刚劲健美、欢快活泼、充满力量,备受东北群众的欢迎。为了做好这一非遗项目的传承普及,2011年,庆安县文化馆从机关、学校、社区等处选拔了20名年轻人成立花棍舞队。经过一年多的系统学习和实践,队员们充分掌握了花棍舞的表演技巧,也成为花棍舞的第一批传播者。他们有的自己组建花棍舞队,有的走进社区广场传授花棍舞技艺,有的被文化馆聘为业余辅导员。

    说起庆安花棍舞就不能不提该县文化馆副馆长关静云。如今57岁的关静云是庆安花棍舞第五代传人、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她20多岁时就跟随花棍舞第四代传人许丽萍学习,并搜集整理花棍舞资料、走访老艺人,形成了舞台表演性花棍舞和广场健身性花棍舞两种形式。广场健身性花棍舞还细分为校园版花棍舞和成人版花棍舞,以便针对不同群体进行非遗传播与普及。

    如何让广大群众参与到花棍舞活动中来?庆安县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从2012年至今,关静云举办了58期花棍舞培训班;县文化馆组织全县优秀花棍舞骨干,走进社区广场、乡镇村屯传授花棍舞技艺,每年还不定期举办花棍舞普及班、中级班、高级班等。坚持不懈、接地气的做法不但让花棍舞表演群体的数量大大增加,而且涌现出包括庆政社区花棍舞队、老年大学花棍舞队、庆华社区花棍舞队等30多支品牌花棍舞队。这些花棍舞队积极参与该县每年举办的广场艺术节,以及国庆节、“七一”等节日的大型演出活动,还经常到其他地区参加汇演、比赛、交流,展现了庆安非遗的影响力。庆安县文化馆花棍舞队队员王晓明说,通过学习表演花棍舞,身体健康了、心情愉悦了、精神焕发了、气质提升了。

    2013年初,庆安县文化馆和县第四小学联合举办了由校文艺、体育教师及学生共70多人参加的花棍舞培训班,从竖扒棍、横拍棍、缠腰等简单动作,到金缠脚、小燕飞、对打等高难动作,关静云都手把手传授,经过一周培训,学员们基本掌握了花棍舞的要领,花棍舞进校园也成功迈出第一步。随后,该县第二小学、第三小学、第三中学等相继普及花棍舞。现在,县城所有中小学以及14所乡镇中小学校都有了花棍舞的表演团体,花棍舞也成为孩子们最爱的课间操。

    为了传承普及花棍舞,庆安县把开展花棍舞工作写入该县政府工作报告,创建了包括县文化馆、庆新社区、庆源社区等11处花棍舞传承基地,并为20多支老年和社区花棍舞队购买了服装、音响、花棍等表演用品,每年还拨专项经费用于培训花棍舞爱好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