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婧
文化领域的法治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草案”),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首次揭开了文化产业促进法的面纱,这也意味着该法进入了正式出台的倒计时阶段。业内专家一致认为,文化产业促进法的出台将是文化产业20多年发展史上的关键节点和重大事件,已经步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战场的文化产业有了属于自己的基本法后,将极大地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规范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激发各类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信心和积极性。
文化产业发展有了“定心丸”
文化产业促进法的立法目的在于规范文化产业市场秩序,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作为文化领域一部重要的基础性法律,文化产业促进法的制定必将对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产生深远和持久的影响。
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秘书长孔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一系列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在这些政策中也被反复提及。不过,多年来,文化产业领域始终没有一部系统、全面的法律文件。在草案面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之前,很多行业从业者和投资者对于法律法规能否迅速“看齐”中央有关精神、建立行之有效的文化产业发展保障体系尚存在担忧和疑虑。“目前,草案征求意见期已经结束,文化产业促进法将按照中央立法工作安排,进入下一个立法阶段。可以说,这样持续推进的文化产业促进法出台进程,给行业从业者和投资者吃了一颗定心丸。”孔明说。
“文化产业促进法的制定充分证明了国家对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也是我国首次以法律条文形式明确地将文化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这让我们这些行业从业者感到十分振奋。”漫友文化首席执行官赖春晖认为,文化产业促进法将填补文化产业领域的法律空白,使文化产业在发展中真正有法可依。“此次草案中明确提及了要鼓励和支持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文化产业与相关新兴产业相互融合,这对我们这些动漫行业的从业者来说可谓是极大的激励。”赖春晖说。
为产业健康、创新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近5.6万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0552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9%,文化产业总体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多年来保持平稳增长的文化产业其自身地位也在持续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文化产业的价值取向及核心原则将影响到文化产业从业者关于文化产品的创作和发展方向等问题的认知。对此,业内专家认为,此次草案面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明确了文化产业的内容生产与消费等各方面的关系与问题,对于促进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行业从业者应重点关注和重视草案中提到的国家重点鼓励和支持创作的优秀作品类别,这实际上为创作文化产品指明了道路和方向。其实,草案中提及的‘融合发展’‘精品战略’‘促进文旅融合’都是动漫界一直关注的议题。此次在草案中看到了相关条文,我们更加确信这些议题是拓展动漫产业发展广度和深度的有效途径。”赖春晖表示。
谈及草案中鼓励文化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应用、新技术有机融合发展方面的内容,孔明也深有感触。“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催生了许多新业态和新模式,对于这些行业‘新兵’来说,清晰的产业属性和身份认同十分重要。此次草案第54条明确指出要培育新业态,并且提及了新业态的内容和范围,这从法律层面为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准确定位和发展提供了保障,有利于推动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新型文化业态,以及数字创意、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孔明说。
从大国到强国:有法可依是必经之路
从2009年,国务院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文化产业纳入国家振兴战略,到今年草案成型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10年里我国的文化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越来越成熟的传统文化产业和不断涌现的新业态也在持续丰富着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可以说,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在许多文化行业从业者看来,此次面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的草案,既是一张“成绩单”,也是一份“承诺书”。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立健全完备的文化法律制度,提高文化领域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是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促进中国由文化大国发展成为文化强国的必经之路。
“草案征求意见期结束后,文化产业促进法也将正式出台。对于行业从业者来说,后续我们最关注和关心的问题是草案中提及的各项条款真正落到实处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当然这需要国家各部门以及整个行业的努力配合与支持。作为连接文化娱乐市场生产、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的服务性组织,多年来,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一直致力于推动文化市场规范有序发展,未来协会将积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全力配合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以文化产业促进法为依据和指导,积极构建富有活力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促进文化市场的有序发展。”孔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