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中国共产党以豪迈的气概,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各族各界代表热烈响应中国共产党号召,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共同努力实现了建立新中国这一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伟业。
70年来,人民政协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9月20日,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更好凝聚共识,把人民政协制度坚持好、把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好。
9月17日至10月17日,由全国政协办公厅主办,全国政协书画室、民革中央画院、民盟中央美术院、民建中央画院、民进中央开明画院、农工党中央书画院、中国致公画院、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台盟中央两岸书画院、全国工商联办公厅共同承办的“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书画展”在中国政协文史馆展出。
本次展览展出的100余幅作品主题鲜明,题材丰富,主要来自全国政协办公厅、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办公厅的经典书画藏品,此外还有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书画室成员及各党派书画家为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精心创作的作品。本版刊发部分展出作品,这些作品主题鲜明、题材丰富,生动记录了人民政协伴随共和国一起成长的不平凡历程。
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
《汶川的重建家园》是一幅在汶川县水磨镇现场写生创作完成的油画。水磨镇位于汶川县岷江支流寿溪河畔,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这个距离震中只有12公里的古镇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在灾后重建中,通过科学规划和对口援建,水磨镇形成了古今历史文化辉映、藏羌人文风情荟萃、自然生态环境修复的崭新面貌,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名镇,被誉为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今年8月,由全国政协领导带队,全国政协书画室组织委员前往采风,在那里看到雨后的绿水青山中新建的公共设施与民居布局错落,优美如画,让我十分感动。如果说抗震救灾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一曲壮歌,那么灾后重建则是震区家园浴火重生的中国奇迹。作品想表现的就是如古诗所言“无边光景一时新”的意境。
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
此次参展的书法作品内容是“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我采用篆书书体,抄录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原话。广大书法家应该踏踏实实锤炼笔墨,感悟生活,奉献人民,通过书法艺术形式讴歌今天的美好生活和社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我们一定不能把自己的根——汉字丢掉,我已经去过30多个省区市,走进100多所学校普及书法艺术,目的就是希望学生们学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让汉字在孩子们心中扎根。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
在艺术创作当中,我们一直坚持发挥政协园地的作用。本次展览中参展的作品《大草原(蒙古族)》是去年我随全国政协书画室采风团一行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采风考察,进行生活体验后创作的。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我作为一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不仅要把艺术创作的本职工作做好,在文艺创作方面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还要对国家的文化建设提出建议,并且以提案的形式参政议政。我至今已经提交过20多篇提案,包括文化建设、艺术创作、国际交流、艺术教育等不同方面。这些是作为艺术家政协委员的责任担当。
链 接
团结美术名家 艺术服务人民
赵朴初、刘海粟、董寿平、黄胄、启功、吴冠中……这些留名历史的书画大家,专业领域不同、党派不同,但都有着一个共同的身份:书画界政协委员。他们是书画大家,挥毫泼墨,绘就丹青中华。他们是政协委员,建言献策,助推祖国强盛。
1985年,在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以刘海粟为主任,华君武、黄胄、黄苗子等为副主任的全国政协书画室正式成立,以“书画会友、翰墨传情”为特色的政协书画工作从此确立。30多年来,书画室以其鲜明的特色和风格,成为书画界委员团结、联谊的大家庭,成为他们履职的重要平台,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当代文艺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为政协统战事业发挥了独特作用,成为一道别致的风景。
近年来,全国政协书画室在组织书画家委员调研上更加注重选准课题,围绕文艺繁荣发展和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形成调研报告,推动解决问题。在采风写生上也加强了主题意识、创作意识。委员们既在各个现场描绘生产生活景象,为基层的百姓画像,也引发了许多新的构思,在创作中得以表现,切实推动了书画创作与时俱进,彰显时代精神。
(本版文字由本报记者程佳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