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美术周刊

第2版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第4版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标题导航
红叶映初心




 中国文化报 >  2019-09-29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叶映初心

    吴为山依据历史影像资料创作的雕塑《胜利的消息》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词手稿

    毛主席西苑机场阅兵(油画)  李长文

    北平解放(油画)  高潮  秦岭

    占领总统府(油画)  陈逸飞  魏景山

    毕玺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25日进驻北京香山,这里成为党中央所在地。在这里,毛泽东、朱德同志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吹响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角,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向全国各地胜利大进军,彻底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在这里,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和政策基础。在这里,中共中央同各民主党派、各界人士共同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通过了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了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制定了一系列基本政策,描绘了建立建设新中国的宏伟蓝图。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共中央在北京香山虽然只有半年时间,但这里是我们党领导解放战争走向全国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总指挥部,是中国革命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的重要标志,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连日来,党员干部纷纷到香山革命纪念馆接受精神洗礼和党性教育,大批普通观众也慕名前来,感受新中国成立前夕的那段激动人心的历史。在“为新中国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主题展览中,除了珍贵的红色文物和记录重要历史场景的红色影像,经典的红色绘画以及最新创作完成的红色雕塑也从美术的视角,展现了辉煌的历史,吸引许多观众驻足合影。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展馆序厅中央的《毛泽东同志在香山》主题雕像和两侧的《共商国是》《百万雄师渡大江》等雕塑作品。《毛泽东同志在香山》主题雕像在油画《香山之春》的衬托下,突出展现了毛泽东在香山期间运筹帷幄、统揽全局和描绘新中国宏伟蓝图的领袖风范。序厅左侧《百万雄师渡大江》浮雕,展现了人民解放军胜利突破国民党军长江防线的雄伟气势;右侧《共商国是》浮雕,生动再现了毛泽东与各界民主人士共商国是、筹建新中国的动人场景。

    在主题展览中,陈列着一幅黑白照片,毛泽东端坐在靠背椅上,上身微倾,一手持报,一手轻搭在膝盖上,目光炯炯,神情自若。他手中报纸上“南京解放”四个大字十分醒目,而右侧一则报道标题“千里江防转眼粉碎,南京反动政权灭亡”清晰可见。依此重要的历史影像资料创作的《胜利的消息》雕塑,艺术地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坚强而伟大的革命精神和深沉的爱国情怀。

    这些雕塑作品均为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创作。在谈到创作主题雕塑《毛泽东同志在香山》时,吴为山深情地说,他选择了毛泽东同志站立的姿势,左手背后,右手略微抬起,蓄势待发,面带微笑,神情自若,体现了毛泽东运筹帷幄、志在必得、胜券在握的从容气度,更是展现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未来充满自信的精神风貌。

    配合主题雕塑,吴为山专门选取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两个主题进行浮雕创作。在这两幅作品中,他使用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创作手法,通过细腻考究的人物和场景塑造,真实再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的历史画面和毛泽东、周恩来与20多位民主人士共商国是的重大时刻。同时通过写意形式的巨浪与千帆竞发,艺术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劈波斩浪、斗志昂扬的精神风貌和中国走向新纪元的波澜壮阔的画卷。

    除了系列雕塑作品,展览还选取了5幅红色经典油画进行复制展示:高潮、秦岭绘《北平解放》,李长文绘《毛主席西苑机场阅兵》,陈逸飞、魏景山绘《占领总统府》,王少伦绘《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董希文绘《开国大典》。5幅大型油画均为名家之作,在展览的突出位置予以展示,让观众在参观过程中感受到壮观历史场景的巨大视觉冲击力。一代代美术家创作的红色经典作品,不仅记录下了伟大的革命历程,在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的精彩展示,也正映照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