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 湘
10月1日晚,30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聚集在湖南长沙湘江两岸,欣赏绚烂璀璨的橘洲焰火,长沙这座古老而年轻的“网红城市”被映衬得熠熠生辉。据统计,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长沙共接待游客955.59万人次,同比增长20.12%,实现旅游总收入87.62亿元,同比增长22.48%。
当前,长沙市正积极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长沙顺应文化和旅游消费提质转型升级新趋势,深化文化和旅游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供需两端发力,不断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探索形成了“供给引导消费,创新驱动发展”的长沙模式,文旅消费释放出巨大动能。
“三间”发力
打造不打烊的“快乐长沙”
有着“不夜城”之称的长沙,夜间经济门类齐全、业态丰富,日渐形成了多元消费格局。今年,围绕元宵节及中国航天日等举行的橘洲“夜焰”活动吸引了近百万名市民和游客。在雨花非遗馆推出的全国首个非遗夜市,让夜晚充满了文化味。夜游湘江项目及夜间开放的灰汤温泉等,让来湘游客流连忘返。从坡子街、渔人码头到24小时书店;从梅溪湖大剧院的嘹亮歌声,到长沙交响乐团的澎湃乐音;从文化场馆里涌动的人潮,到笑工场开心的笑脸……长沙的夜亮起来了。据统计,今年上半年,长沙景点的夜间游玩产品消费量同比激增85%。
下一步,长沙将制订全市夜间经济发展规划,构建“一江两岸、多商圈、多组团”的发展格局,计划用3年至5年时间,培育打造10个市级夜间经济示范街区、30个县市区级夜间经济示范街区、200个夜间经济示范门店,并对夜间经济聚集区进行分类指导。与此同时,在长沙乡间,恒大童世界等重大文化和旅游项目也积极布局,建设新型文旅综合体;“企业+农户+村集体”的民宿发展模式在各乡镇多点开花,为乡村振兴带来活力,带火了乡间文化和旅游消费。
一度排队突破2万桌的文和友小龙虾、排队才能买到的茶颜悦色奶茶……这些网红品牌和“打卡地”,让长沙在网间也红了起来,成为新晋“网红城市”,有效拉动了长沙的文化和旅游消费。
“三区”联动
建设最有味的“文化长沙”
作为国家级视频产业园区,今年上半年,长沙马栏山视频文创园内企业实现营收210亿元,获批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目前,长沙市共有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12家、省级园区和基地19家,园区为群众多元化、高品质的文化和旅游消费需求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和有力支撑。
景区的引流花样繁多。长沙新华联铜官窑古镇推出了由8家博物馆组成的湖南最大的民间博物馆群,今年国庆迎客超10万人次。今年1月至7月,长沙市54家A级景区实现旅游收入1141.46亿元,同比增长17.32%,接待旅游人数9363.57万人次,同比增长15.16%。
长沙街区特色也十分鲜明。太平历史文化街区囊括了荣宝斋等一批文化和旅游企业;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围绕“老长沙、新秀场”“最长沙、醉长沙”“砖有灵、巷有情”展开,以潮宗街文物古迹、历史遗址、文化脉络为魂,以旅游为体,实现了“一店一品”“一铺一景”,将商业作为文化的活化剂,打造出文化、旅游、居住、商业为一体的综合性街区。
“三有”供给
定义“幸福长沙”
通过多元发力、创意创新,目前,长沙已初步形成了基本文旅消费有保障、多元文旅消费有选择、高端文旅消费有供给的“三有”文旅消费供给格局,让每一位长沙市民和来到长沙的游客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长沙”。
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示范建设为抓手,长沙构建了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生活圈,旅游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通过民办公助机制,长沙市扶持了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等10家民办博物馆以及李自健美术馆等30家艺术馆;组建了“长沙人艺”系列话剧等十大民营艺术团体;推出了乡村生态游等特色旅游,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差异化文化和旅游需求。
依托长沙音乐厅等场馆以及长沙交响乐团等艺术团体,举办和引进高雅艺术演出。今年上半年,长沙音乐厅完成演出144场,观众逾10万人次。由长沙市级文艺院团和长沙交响乐团举办的7场“长沙之夜”露天晚会,吸引了数万名市民和游客观看。
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局长杨长江介绍,长沙正在开展文化和旅游消费提升行动,计划评选出“十大夜间经济”“十大乡间经济”“十大网间经济”和“十大文旅消费示范区”。下一步,在文化和旅游消费品牌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下,长沙将瞄准高质量发展目标,继续深入挖掘文旅消费潜力,提升文旅品质和品牌,努力推动长沙文化和旅游消费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