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文
经国务院同意,商务部、外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等14部门前不久联合印发了《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畅通国内外旅客抵离通道;完善消费促进机制,稳妥推进教育文化、休闲娱乐等消费领域和相关服务业对外开放;借鉴国际通行做法,提升通关和签证便利化,扩大过境免签的城市范围、延长过境停留时间,优化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服务,促进国际消费便利化……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现代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功能之一,是消费资源的集聚地,更是一国乃至全球消费市场的制高点,具有很强的消费引领和带动作用。而文化和旅游消费更是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地区文旅影响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建设国际一流消费中心城市的进程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对此,需要畅通面向国际游客的便捷渠道,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让更多的国外普通民众身临其境感悟中国文化,在民心相通之中为中国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随着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众希望增进对中国的了解,深化与中国的合作。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便是世界观察中国、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从文化方面来看,文化和旅游消费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通过“引进来”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的生动实践,是更为接近普通民众情感的直接对话。可以预见的是,包括144小时免签政策在内的便捷国外游客的一系列办法、方案的推出,诸如在西安举办的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等文化节庆活动的国际参与性将进一步加强,并且逐步改变目前以国外中上层人士、专业人士参与为主体的现状,激发民间的、社会的力量,开拓国内外普通民众共享艺术盛宴的空间,更好地实现民心相通。
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西安等城市,都在致力于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并将文旅消费的提升放到突出位置。去年发布的《成都加快建设国际消费城市行动计划》指出,重点培育以旅游、文化、体育、餐饮、健康等为代表的服务消费产业。今年8月,西安市印发的《西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创建实施方案》提出,力争在5至7年内,将西安建设成为历史文化和现代时尚交相辉映的国际性消费城市。9月,《深圳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行动计划(2019-2021年)》提出,大力发展主题文化旅游、健康旅游、体育旅游、创意民宿等新兴业态,激发各层级消费需求。
毫无疑问,作为进一步顺应全球化进程、以更为开放的姿态将更为众多的普通国外民众请进“家门”的开放之举,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不但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民心相通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