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程丽仙
“这是一套给孩子们的书,书系命名看似简单,却充满奇思妙想,激起我们去想一想自己的来路和创作的初心。”《文艺报》副总编辑刘颋在11月7日北京举行的“儿童文学光荣榜”书系新书首发式上说,“光荣榜”这三个字跟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尤其童年密不可分,代表着我们努力成长的方向,也意味着一种激励、指引和价值导向。
据了解,该书系由金波、樊发稼、张之路、王泉根、高洪波、朱永新等多位专业人士组成选编团队,荟萃了五代儿童文学作家的代表性作品,书目按作者出生日期编排,文体涵盖小说、童话、散文、诗歌、科幻、寓言等,有影响数代孩子成长的经典,有各项文学大奖力推的精品,也有深受小读者和家长喜爱的口碑新作。
“这是一套开放书系,目前已有75本,来自从冰心开始的75位作家,未来会陆续更新。”现代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吴良柱介绍,该书系是对新中国70年儿童文学原创作品的系统梳理、评价与总结,虽然每位作家的入选篇数不同,但都是经得住时间检验、闪耀着人性光芒与艺术光泽的作品。
“中国儿童文学始于上世纪初,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出现了专门为儿童而创作的文学作品,如今,中国儿童文学已走过百年,始终与国家民族命运休戚相关,从未远离现代中国文学的人文传统。”儿童文学评论家陈香认为。进入新世纪以后,当代儿童文学勃兴势头体现在创作、出版、传播等各个环节,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需要梳理的问题,比如如何总结经典儿童文学创作面貌、回溯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历史和源流、重塑儿童文学评价标准、重建批评尺度等,进而为儿童读者提供有效的阅读引导、推动中国儿童文学原创能力实现关键突破、在世界范围内发出中国儿童文学原创声音。“我想这也正是‘光荣榜’书系出版的重要意义。”陈香认为。
“我可以说是跟新中国儿童文学一起走过来的,对这条既光辉灿烂也艰难曲折的路深有体会。”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原书记、知名文学评论家束沛德说。他上世纪50年代参与起草过第一个关于发展儿童文学的指示,撰写过儿童文学评论文章,曾在作协分管儿童文学创作方面工作。“上世纪50年代是中国儿童文学的第一个春天,好作品太多了,我印象最深的有严文井《小溪流的歌》、徐光耀的《小兵张嘎》、柯岩的《小兵的故事》;第二个春天是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创作激情空前高涨,作家队伍不断更新,曹文轩和秦文君是当时的代表者。”束沛德说,“新世纪的儿童文学正处在蓬勃发展中,有作家获得国际安徒生奖、很多成人文学作家参与儿童文学创作、图画书兴起……都预示着儿童文学将迎来第三个春天。”
“文化自信离不开文学的支撑和后援,而儿童文学又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支劲旅,光荣的历史、光荣的记忆,当然也是一条光荣的道路。榜上的每本书都是一座路标。”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儿童文学作家高洪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