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视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美术文化周刊头版

第2版
视野

第3版
美术馆
  标题导航
心中的天平
回声壁
齐白石艺术展在希腊雅典开幕
让艺术赋能乡村
东亚艺术精神的当代转换




 中国文化报 >  2019-11-17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回声壁

■反思性、解构性的文化倾向成为一时之风潮,为我们从意识形态和情感世界中祛除假大空的虚伪高调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时至今日,我们发现文学失去了说“是”的能力,即建构的能力,从文本审美到社会认知再到历史判断莫不如此……再多元的文化,也需要有一个健康的主流,这个主流至少有助于健康人格与雅正审美的养成。这也是文学最稳定、最持续的一个功能。今天的很多文学恐怕已经放弃了这个恒常,这种“病相”的出现常常是以“求新”和“求变”作为堂皇的借口。所以,消费主义的文学借助了互联网这样的新型媒介出现的时候,就成为不容置疑的现象。网络,是多新多有活力的东西啊。可似乎从没有人意识到,这个新,只是介质之新。正是在这种新介质上,我们可以看到明清以降就繁盛过的,在新文化运动中被无情抛弃过的一些陈腐的文学类型又重新泛滥。不仅是互联网,这些东西也在纸媒和电视媒体上重新泛滥。表面上很新,内里却是旧的,散发着萎靡颓败的气息。

    ——阿来说:“再多元的文化,也需要有一个健康的主流”

    【“病相”未必不虚伪,“健康”最好不虚伪。】

    ■我们在创意性、创造性这一方面是有缺陷的。国外从小就有创造性写作的训练,有学术性、文学性、创造性写作不同的类别,我们中国缺少创意性写作的类别。在艺术批评里,创意性写作是非常重要的。真正的艺术批评应该不是针对个人,应该是有距离的,针对某种艺术现象,某个艺术展览,并不是一个捧场式的、吹捧式的,也不是谩骂式的。其实艺术批评有两种,一种是判断式的,还有一种是深入解读的,深入解读并不等于捧场。写作也不是炫耀理论,而是结合理论进行更深入的解读。艺术批评可以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批评,帮助艺术界做得更好。

    ——邵亦杨说:“在艺术批评里,创意性写作非常重要”

    【在艺术批评里,写作非常重要——创意性尚不敢奢求。】

    ■越来越多的高校之所以热衷于建设自己的博物馆——这个“自己的”概念本身就值得玩味,与其说是现代高校自我成长的需要,毋宁说——至少从目前来看——是其中不少高校的“博物馆情结”在作祟。似乎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博物馆是一所成熟的现代高校的重要指标之一,甚至越来越成为走向一流大学、知名大学的“标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游离于制度管理和专业思考之外的高校博物馆热,非但没能显示出一个大学应有的文化姿态和软实力,反而体现出另一个层面的盲目与不自信。

    ——邢千里撰文谈“高校的‘博物馆情结’”

    【高校需要自己的情结,没有的时候,对门面的需求就特别强烈。】

    毕玺 点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