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特别策划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财富周刊

第2版
文化金融

第3版
创意
  标题导航
拥抱夜间文化休闲需求的蓝海
让游客在夜间有得游、游得起、玩得舒心
适配夜间经济的“老三样、新三样、再三样”
实 践




 中国文化报 >  2019-11-23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游客在夜间有得游、游得起、玩得舒心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戴斌

    夜间经济是一项广泛涉及城乡规划、公共服务、文化遗产活化、消费场景营造等内容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商共建共享,才会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希望各级政府以更高的政治站位重视夜间经济,将夜间经济纳入“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规划。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美好生活反过来又正在成为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的全新动能。从世界范围看,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行为与游客在目的地的消费行为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那些拥有世界、国家和地区文化中心,公共文化供给丰富和文化产业发育充分的目的地,往往也会拉动更高的旅游消费,产生更多的综合效益。

    希望广大科技、艺术和教育机构投入更多的资源,研究夜间经济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从顶层设计和底层器件两个方面为夜间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60亿国内旅游人次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旅游消费不可能绝对扁平化,也不可能走向折叠化的平行空间。一个共商共建共享的文化消费和旅游市场,正在来临。

    发展夜间经济首先要弄明白坚持和巩固什么、发展和完善什么、依靠和引领什么等基本战略问题。城市是市民的城市,乡村是村民的乡村,政府和公共机构的首先职责是提升本地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只有本地居民生活幸福了,外来游客才会愿意到访并分享。优秀的全域旅游目的地一定是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空间。

    希望资本市场和市场主体扩大投入,研发新产品、培育新业态,让不同消费层次的城乡居民和外来游客在夜间有得游、游得起、玩得舒心。14亿人口的文化需求和每年60多亿人次的旅游市场,就是那个最大的,而且永远不会消失的风口。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