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理论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
舞台美术与戏剧关系初探
价值观引领艺术创作
观点摘编




 中国文化报 >  2020-01-15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价值观引领艺术创作

    潘鲁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国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共同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内在的先进性、广泛的包容性,决定了其在我国文化建设中居于主导和引领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深刻阐明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重大原则和方向,特别是再次强调了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文艺工作和文艺创作是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和核心内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要筑牢基础,涵养源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艺创作,并实现与艺术教育的融合。

    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制度化,筑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理想信念决定着文化及其发展机制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只有建立持续有效的教育体系,才能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理想信念的时代性特征,决定了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常态的、不断深化的过程,其效果需要固化为制度作为保障。理想信念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

    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青年学生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增强国家意识和家国情怀。对于艺术院校而言,要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和优势,把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与专业课教学有机融合起来。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为例,该校坚持促进思政教育与艺术创作相互融合,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创作进课堂”工程,持续开展“为人民而设计”主题创作,在思想内容上深刻反映人民性,审美意向上充分体现民族性,艺术形式上体现发展性,工艺技术上突出前瞻性,使艺术思政真正“活”起来,让学生真正爱上思政课。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

    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建设文化强国的突出优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蕴藏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和气质凝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我们不仅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赓续文脉、传承精神,更要和着时代的脚步与节奏,将古韵转新曲,实现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第十四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获奖作品《深圳之春》,立足于继承优秀的艺术传统基础上,以深圳改革开放巨变及粤港澳大湾区响应中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为主题,见微知著,在方寸之间描刻了从山海之城到鹏城之春的恢弘史诗,增强了凝聚力和自信心,表达了人民对新时代的梦想和追求。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要高度重视传统文化教育教学与研究工作,通过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提炼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推出体现国家水平的优秀艺术研究成果。多年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一直致力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与研究工作。同时,结合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传统艺术知识体系建构与工匠精神培育相结合,坚持传统文化传承与当代艺术创新相结合,打造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创新课程体系,努力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成为当代艺术发展的源头活水,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艺术创作,增进公众的认同感和践行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了明确指示:“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体现到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全过程。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停留在理论宣讲的层面,不能简单地进行理念灌输,也不能用大而空的概念性号召,而是要融入艺术创作和教育教学,深化研究阐释和宣传,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全国文艺界通过不同形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艺创作,推动形成人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当时代新人的生动局面。中宣部等组织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微电影征集展示活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组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画短片扶持创作活动,推出了一批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创意新颖、制作精良的优秀短片,作品体现时代特征、突出政治导向、强化价值引领、反映群众生活、遵循传播规律,用好微电影、动画等各种载体,积极传播正能量、热情讴歌新时代。

    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的价值导向,切实保障人民文化权益

    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属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号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推出更多群众喜爱的文化精品。

    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与人民同行,始终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根本原则,不断从人民的文化需求中发现问题,不断从人民的文化认同感、满意度中得到检验。要以双脚丈量人民广袤的生活大地,把当代人民在这片土地上新的精神面貌展现出来。近年来,中国文联、中国音协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主题,先后组织30多个批次、560多位老中青词曲作家和新兴音乐群体代表深入基层一线采风创作,活动足迹遍及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艺术家们积极响应、主动参与,走进人民生活,倾听人民心声,表达人民情感,与当地群众同生活、同劳动、同学习,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生活风貌和传统历史文化,深入了解改革发展的巨大变化和突出成就,深度挖掘音乐元素,汲取创作养分,创作出了《奋进新时代》等优秀作品奉献给人民。2019全国农民画展展出的300幅农民画作品,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主题,既有大视角、大手笔呈现改革开放40年来“三农”的发展变化和辉煌成就的,也有多角度、小场景展示农民生产、生活提高和共享改革开放丰硕成果的。作品不仅彰显了地域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也勾勒出了祖国70年的巨变,展示了美丽的新农村、新农民、新画家的精神风貌。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紧扣时代脉搏,塑造了消防员、抗洪英雄、浇筑工等当下社会的形象,呈现了近些年来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以宽广的镜头截取了当代中国那些发展速度最快的标志性图像,展现了中国美术界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的精神风貌,也展现了几代中国美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讴歌伟大时代,彰显中国精神的理想追求。

    实践证明,只有脚下有泥土、心中有人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才能创作出经得起时代检验、焕发恒久魅力的文化艺术精品,激发起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形成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从而更好构筑起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作者系中国文联副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