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公共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要闻

第3版
美文/副刊
  标题导航
浙江谋求公共文化新发展
创新发展 示范引领
馆员日记
馆员日记
馆员日记
第五届吉林省市民文化节“流光溢彩”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8-07-19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发展 示范引领
——佛山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案例选登(一)

    面对国家赋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创建任务,面对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如何既高标准地完成创建任务,发挥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又能为群众提供高品质的文化服务?这是摆在示范区创建城市面前的一道必答题。创新!唯有创新,才能冲破迷雾、突破瓶颈、走出困局,才能集中资源、发挥优势、彰显特色,交出一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

    广东省佛山市自2015年创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在创新上下功夫,向创新要动力,以创新求突破,用创新做文章。佛山市委和市政府高度重视、高位统筹,在高质量达到创建标准要求、重点突破打造特色亮点、总结经验形成制度设计成果等方面,走出了佛山道路,形成了佛山经验。这些创新的思路以及取得的成效在近日出版的《佛山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案例》一书中得到集中呈现。

    《佛山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案例》是佛山近年来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实践的总结和生动写照,该书收录了佛山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37个创新实例,既有鲜活的案例,也有理性的思考;既有佛山市级层面的探索,也有区、镇街等基层单位的实践。这些创新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既是佛山文化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也是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具体举措,同时充分彰显了佛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发挥了佛山“敢为天下先”的首创精神,体现了佛山文化人的智慧和勤劳,受到了多位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教授李国新为此书作序,他在序言中说,佛山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程中自加压力、持续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令人钦佩,案例集中记录的创新做法、折射的创新意识、体现的创新追求,令人赞羡,给人启迪。

    更难能可贵的是,《佛山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案例》并非只是对创新案例的叙述和罗列,还邀请了上海市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巫志南、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玉麟、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李超平等专家对这些创新案例进行了分析和点评,提炼其创新特色和示范意义,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佛山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案例》的出版,对佛山来说是一次对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实践的系统梳理;对示范区创建城市来说,是互学互鉴、互促共进的启迪参照;对全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来说,是放大示范效应、发挥引领作用的有效方式。以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全国各地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实践案例,就是体现我国当代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的“中国故事”,记录的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时代步伐,展现的是公共文化服务繁荣兴盛的生动画卷。

    本报刊登《佛山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案例》一书中的部分案例,以推介佛山经验,并为其他地区提供示范和借鉴。

    1.“1+N”系列文化政策: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2015年3月起,佛山市文广新局将《佛山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意见》的起草与《佛山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2015—2017年)》的起草工作相结合,并于2015年11月正式以市委办、市府办名义印发。随后围绕这些文件,佛山出台了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系列文件,以及涵盖促进公共文化建设社会化、文化共享制度、总分馆制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产业工人文化服务等在内的系统政策,各区也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制度,形成了“1+N”公共文化建设制度体系,成为佛山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

    点评:

    佛山市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和《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体现出重点突出、结构合理、覆盖全面,建立起“‘1+N’公共文化制度体系”的独到之处。在总体上,出台《佛山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意见》,内容既遵循国家标准,又充分结合佛山公共文化服务实际和特点,特别是细化了硬件设施和基本服务项目的具体要求,便于全市各地贯彻落实。其中,佛山市联合图书馆服务体系、文化馆总分馆建设、博物馆联盟、公共文化枢纽机构、“佛山文化云”、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等,突出了鲜明的地方特点。

    在具体层面,围绕总体的实施意见,精心制定“N”项市级层面保障制度、标准规范及各区特色制度。如关于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扶持以及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历史传统文化保护、文艺发展扶持、文化志愿者奖励、文化消费补贴等资金支持,公共文化设施共建共享、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文化服务、加强民营企业产业工人文化服务等政策制度,均在强基础、补短板、提效能方面具有针对性、适用性。

    佛山市出台的公共文化“1+N”制度体系,既看齐中央,把中央一系列决策部署全面落地,又实事求是,直面本市特点和基层实际问题,兼顾全面、把握重点,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总体方向明、站位高、要求严,具体有重点、有部署、有措施,这样长期规划有目标、有支撑,近期工作成效可预期、可测评。这一工作经验在如何落实中央精神方面具有方法论意义。

    (点评专家:巫志南,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2.“文化中枢”:发挥市级中心馆统筹协调功能的新思路

    为发挥市级公共文化机构的设施、资源、人才、服务优势,佛山市以建立“文化中枢”为思路,将市级公共文化机构作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的关键枢纽,充分发挥其区域“中心馆”的职能。纵向上,聚合行业力量,以市图书馆、市文化馆、市博物馆、市艺术创作院为“中枢”,完善佛山市联合图书馆服务网络,组建文化馆站联盟、文化遗产保护联盟、美术馆联盟,进行行业统筹指导、资源共建共享、设施互联互通。横向上,引入社会力量,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丰富多彩。

    点评:

    佛山市结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以四个市直属文化事业单位——市图书馆、市文化馆、市博物馆、市艺术创作院为“中枢”,成功建成佛山市联合图书馆服务网络、文化馆站联盟、文化遗产保护联盟、美术馆联盟,实现职责统筹协调、资源全域整合、业务深度协同,聚合起全市公共文化资源和力量。

    文化中枢,纵向推进行业统筹指导、资源共建共享、设施互联互通,横向引入社会资源、带动社会参与,因地制宜地形成较为完善的“中心馆+总分馆”机制,在实现资源共享、设施联通的同时,有效推动了优质资源和服务向基层延伸。

    佛山市文广新局为打破各自为政、多头管理、分散服务的陈旧模式,聚拢各文化中枢信息,提高服务集成度,搭建了有效覆盖全市的“佛山文化云”,围绕公众需求提供预约报名、场馆预订、“点单”服务、“众筹”活动等服务。

    总体来看,四大文化中枢提高了全市公共文化资源和服务的集成度、公共文化服务对公众需求的响应度、公众获得公共文化服务的便利度,也提高了全市公共文化生产和服务的科学组织水准,对于我国各地正在深化推进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颇多启示。

    (点评专家:巫志南,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