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人文纵横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专 题
  标题导航
论舞蹈教育中的审美体验
合唱:高雅而大众的艺术
提升软实力是群文事业发展的核心
红树林的现代童话




 中国文化报 >  2008-08-09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树林的现代童话
——评儿童剧《宝宝回家》

  荣广润

  儿童剧创作是一项神圣而重要的事业,因为它关系到亿万孩子精神的成长,儿童剧创作又是一件很不容易做好的工作,因为它既要让孩子喜欢又要让孩子有所得。多年来,我们的儿童剧出了一些好作品,但也存在着两个偏向:一个是成人化,太多说教;另一个是简单化,过于浅薄,而儿童剧的理想境界则是既充满童趣又有耐人寻味的内涵。令人欣喜的是,我在深圳看到了一部真正让孩子雀跃让大人激动的可爱的儿童剧,它具备了优秀儿童剧应有的基本特质,这就是由深圳福田区委、区政府和深圳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主办,陈慧中编剧、傅丽华导演,深圳实验幼儿园近300名孩子演出的《宝宝回家》。

  《宝宝回家》是一个美丽红树林的现代童话。红树林是深圳一个特别的生态区域,它被深圳人赋予许多象征的意义,作为都市环境中难得的绿洲,它寄托着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与珍惜。在《宝宝回家》中,编导把这作为作品的主旨,并以丰富的想象加以生发。一只珍奇的小琵嘴鹭被人诱捕带离了它宁静的家园——红树林,它辗转在野味店、儿童特长班、宠物医院,经历了被剥夺自由、被污染等磨难。和小鹭鸟在红树林结为好朋友的高小宝几经曲折,终于找到了小琵嘴鹭,并和伙伴们一起帮助小琵嘴鹭和其他小动物回到红树林。剧中,红树林是琵嘴鹭与动物们的幸福家园,是高小宝与孩子们的乐园。当高小宝们和小鹭鸟们被迫与红树林隔绝时,他们就失去活力,失去快乐,当他们投入红树林的怀抱时,他们就有了灵感,有了欢笑。而目睹他们的真情流露的大人们则也从中得到了许多感悟,孩子们的纯真,大海的纯净,红树林里人与自然的和谐,不正是我们每个人向往的生活境界吗?舞台上的红树林,其实也是大人们的精神家园。而这,就是《宝宝回家》所蕴涵的可供大人与孩子共同分享的人生体验。

  《宝宝回家》是一个有内涵的现代童话,然而,《宝宝回家》通篇没有一句空洞的大道理。它将活泼生动、童趣盎然的戏剧场面和红树林优美意境融合为一体,形成了全剧鲜明的艺术特色。剧中几个儿童特长班的段落有许多从现实生活提炼而成的幽默笔墨。武术班的孩子们好心地给青蛙吃小虫,没料想青蛙吃了大叫肚子疼,原来虫子是在小区里的草地上抓的,工人刚给草地打过药水。书法班的孩子们为了奖励陪练的乌龟给它洗澡,谁知竟把它洗成了一个白乌龟,那是自来水里漂白粉惹得祸。这些场景总是逗得小观众们乐不可支,大人看了也不禁莞然。它们很夸张,很有趣,更主要的是,它们很传神,有深意。与这些妙趣横生的情节相对应的是红树林场景的抒情描写。红树林是这个戏的戏眼。导演深知红树林的处理好坏直接关系到全剧的成败,因而对此倾注了全部的激情与心血,从而给观众展示了一幅幅沁人心脾的优美画面。全剧共有三个红树林的场面,分别是戏的头、尾和中间。它们色彩各异,意境有别,呈现出各自独特的美。戏的开场,晨曦中的红树林生机蓬勃,海水轻拍,树木摇曳,鹭鸟飞翔,大自然的和谐令人神往。戏的中间,小鹭鸟被掳后,月光下的红树林,鹭鸟妈妈伫立海边,引颈遥望,盼望着小鹭鸟能早日回家,舞台深处回响着小鹭鸟呼唤妈妈的叫声,这舞姿,这声响,这音乐,这意境,勾起人们心弦的颤动,更勾起人们对大自然的思念和依恋。戏的最后,小鹭鸟和动物们在高小宝和伙伴们的陪同下回到红树林,红树林里活力涌动,一片欢腾,绿色的树宝宝钻出地面,伸展开枝叶,鹭鸟们展开翅膀,翩翩起舞,迎接动物们的归来,“回家,回家”的主题歌响彻舞台。此时,一个激动人心的场面出现在观众面前:120个由2岁至3岁幼儿扮演的小小鹭鸟从乐池爬上舞台,爬向红树林的深处。观众全体沸腾了,全剧达到高潮了,戏的主题升华了,因为孩子们展示的是生命的活力,是人生的真善美,是我们对人与自然的和谐企盼与礼赞。

  《宝宝回家》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它的全部演员是近300名幼儿,这在中国儿童剧历史上是未曾有过的,可以想象这是一个多么具有挑战性的创作过程。这对导演的艺术功力和才干无疑是个考验,更是导演艺术追求和自信的表现。经过傅丽华几个月的调教,孩子们的表演虽然稚拙,但却是那么的生动可爱。它带给观众的是有别于成人演员的天真和清新。

  (作者系中国剧协理事,上海剧协副主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