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是座年轻的地级市,设地建市才30年,是地处湖南几何中心的新城。经聪明睿智的娄底人民的建设,娄底已是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十大宜居城市之一、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近年来,娄底的文化艺术工作者用自己的双手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乐章,绘就了一幅幅宏伟的蓝图,创造了一个个惊人的奇迹!娄底市文化局于2005年被人事部、文化部评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所辖的6个县市区(开发区)有3个被评为全省文化工作先进县(市)。城市文化、农村文化全面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双赢,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新气象。
社会文化色彩纷呈
“青春娄底·欢乐湘中”是娄底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的惠及娄底市民的一项文化活动。它利用娄底中心城区的四大广场特别是有11万余平方米的娄星广场,打造成为人们文化娱乐休闲的好去处,每天有近万人在此享受文化娱乐休闲活动,大型电子屏幕播放中央电视台精美的节目,有电影放映,有市民自行组织的文艺演唱,春夏秋冬鼓乐齐鸣,听到的是人们的欢歌笑语,看到的是男女老幼幸福洋溢的笑容。市文化局每年都在此组织20场以上的广场文艺演出。娄底市的广场文化活动2007年获群星奖(服务)奖。
专业艺术百花齐放
为了繁荣文艺事业,全市文化工作者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全年有1/3的时间深入基层,以真挚的情怀、高昂的精神为基层百姓奉献精品力作。采用多种艺术技巧的完美结合,刻画人物和事物,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和文化支撑。全市文化工作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心和扶持基层文化事业建设,利用各种渠道向省文化厅及有关部门申请,寻求支持。至2008年,全市5个专业艺术团体已全部配齐了文艺演出舞台流动车。全市专业艺术团体以艺术生产为中心,以艺术教育为基础,以艺术产业为后盾,解放和发展艺术生产力,把流动演出车开到乡间田野、厂矿企业和学校演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目。近年来,平均每年为群众免费演出600场以上,每场演出观众在1000人以上。除此以外,全市95个乡镇文化站组织辅导的136个民间剧团和720多支鼓乐民乐队,把8117平方公里的湘中大地搞得热热闹闹、红红火火。在2008年8月湖南省文化厅举办的“全省少儿音乐舞蹈大赛”,全省参赛节目86个,娄底选送9个节目参赛,有4个获金奖,3个获银奖,2个获铜奖,奖牌总数全省第一,并获优秀组织奖。今年9月至10月,娄底市花鼓戏剧团演出的现代大型花鼓戏《村官是个堂客们》由娄底市人民政府和潇湘电影制片厂拍摄成戏曲艺术片,12月将公开放映,并开始申报“五个一工程”奖和电影华表奖。10月21日,娄底市委、市政府在娄星广场举办全市“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文艺汇演”,4万余群众观看了演出。
公共文化不断加强
娄底市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到2008年从量到质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和改善。全市5个公共图书馆有2个馆达到了国家一级图书馆标准,3个馆达到了国家二级馆标准,跻身全省前列;农村乡镇文化建设实施“一乡(镇)一品一绝”精品战略,效果明显。各县市区两年举办一届“新时期、新农村、新农民”文艺汇演,市文化局每年从中挑选若干台节目到市里展演,实施城乡交流;每年新增藏书12.3万册,流通图书达52.77万册,藏书流通率在60%以上,建立基层图书流通网点472个,为读者借阅提供了方便。今年以来,全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总计投入资金3.22亿元,新建和改造项目18个,扩大和改造(翻修)面积17736平方米,功能全面提升。
娄底市文化部门广辟投融资渠道,文化产业投入3.2亿元,文化产业稳步发展。世界溶洞极品梅山龙宫,晚清中兴重臣、湘军统帅曾国藩故居富厚堂,等等,已成为娄底文化产业的新亮点。
刘日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