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理论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地方文化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王毓宝与天津时调
曲艺的喜剧精神
“曲艺高峰论坛”为
曲艺的发展献计献策
学习大师品格 提升相声水平
曲艺表演对舞蹈的化用
独特的“蔡家洼五音大鼓”




 中国文化报 >  2008-11-05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毓宝与天津时调

  罗 扬

  最近,王毓宝荣获中国文联、中国曲艺家协会颁发的“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可喜可贺!“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是对老一代曲艺家的最高奖赏,也是一种最好的慰藉。半个多世纪以来,王毓宝始终不渝地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用自己的心血铸造了许多精美的艺术成果,获此殊荣,是当之无愧的。王毓宝的代表作亦将编选出版。这对大家学习王毓宝的演唱艺术,促进天津时调的继承、创新和曲艺事业的发展,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早就听说过王毓宝在天津演唱时调深受群众欢迎的情况,但直接聆听她的演唱,是在1958年文化部主办的第一届全国曲艺会演大会上,她参加演出的节目是《翻江倒海》,这是一个颇具想象力和浪漫色彩的节目。这时她正当花样年华,朝气蓬勃,声腔高亢宽广,华美婉转,独具特色,极其生动地唱出了中国人民改天换地的英雄气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和清新健美的感觉,立即受到各地代表、专家的好评和广大听众的热烈欢迎,并引起大家对天津时调的关注。

  半个多世纪以来,王毓宝以极大的热情,陆续演出了许多歌颂新时代、批判旧世界的优秀作品。如《毛主席来到咱农庄》、《红岩颂》、《换岗哨》、《军民鱼水情》、《清华参军》、《心中的赞美向阳飞》、《小燕儿学艺》、《梦回神州》等,为了把新的思想内容与时调的艺术形式尽可能完美结合起来,把继承与创新尽可能完美地结合起来,她大胆改革创新,并不断地修改、加工,精益求精,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她对传统剧目也认真进行了整理,保存了民主性的精华,剔除了封建性的糟粕,净化了舞台,更在音乐唱腔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使人感到面目一新,达到美妙的境界。王济曾经这样评论王毓宝的演唱艺术:“王毓宝同志的嗓音高亢嘹亮,圆润宽广,精美婉转,且能唱出一种清脆俏丽的‘疙瘩腔’,十分悦耳动听。她具有一副美妙的抒情女歌喉,难得而独有。每次演唱,开头一句,就先声夺人,拔地而起,响遏行云;继而转折跌宕,沉落低回,常常落腔未毕,立即掌声如雷;全曲终了,更是满堂彩声,经久不息。真有一曲歌罢四座惊的强烈效果。更为明显的是,吐字既有鲜明的天津味道,又自然地糅合了普通的语音,声色醇厚优美,气质雍容大方,全无旧时演唱常有的俚俗之气。这些对天津新时调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她认真苦学新曲,与弦师共同锤炼谱腔,经她润色处理过的曲调,无不更为增姿添色、优美动人。晚年又能自制新曲,歌唱技巧也更为纯熟,变化丰富,运用自如,每一个音符都达到精致美妙的程度,给人极大的享受。”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位卓越的曲艺表演艺术家,对于曲艺的发展和繁荣起到多么重要的作用!

  梅花香自苦寒来。王毓宝能够取得如此突出的成绩,不是偶然的。她出身贫苦,父亲是一位勤劳的手工业者,也是一位酷爱时调的优秀业余歌者。受父亲影响,她从小喜欢时调,并表现出惊人的聪明和艺术才能;13岁开始,由业余爱好者走上曲坛,初露锋芒,很快就成为一位名演员,享誉天津。然而,在旧社会里,时调和时调艺人同其他民间艺术和民间艺人一样,是被人瞧不起的。旧社会的统治者把时调当做取乐的玩艺,艺人被看作是下九流,处在社会最底层;有些女演员往往成为被损害、被侮辱的对象。幸运的是,1948年天津解放,广大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入当家做主的新时代,王毓宝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王毓宝的成功,也为我们的新时代增光添彩,更为天津时调的发展立下不可低估的功劳。

  王毓宝的艺术成就和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她有很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她演唱的每个节目都严肃考虑是否对人民有利,是否符合人们不断增长的审美需求,是否有助于时调的发展和繁荣。即使在“文化大革命”中身处逆境的情况下,她也没有动摇自己的决心,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视艺术为自己的生命,是一个艺术家的最可宝贵的品质,也是不断进取,受到人民尊重和欢迎的根本原因。王毓宝在继承民族民间艺术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大力改革创新,把时代精神、民族特色及个人优长结合起来。所以她的演唱艺术才能在民族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别具风采。她善于与词作者、音乐设计和伴奏者亲密合作。时调是一种综合性的演唱艺术,必须有好的适合演唱的文学作品,好的演员,好的音乐设计和伴奏人员,大家心朝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各尽所能,取长补短,切磋琢磨,才能造出精美的艺术品。在天津时调的发展过程中,王毓宝的贡献最为突出,但她从不夸大个人的作用,掠人之美,而总是虚心向同志们学习,尊重别人的劳动,感谢大家对自己的帮助和支持,表现了一个艺术家应有的优秀品质。这也是她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者系中国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本文是作者为即将出版的《王毓宝与天津时调》一书写的序言,本报刊发有删节。)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