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理论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地方文化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王毓宝与天津时调
曲艺的喜剧精神
“曲艺高峰论坛”为
曲艺的发展献计献策
学习大师品格 提升相声水平
曲艺表演对舞蹈的化用
独特的“蔡家洼五音大鼓”




 中国文化报 >  2008-11-05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曲艺的喜剧精神

  吴文科

  对于其他艺术形式而言,喜剧性一般来说,只是其艺术表现风格技巧的一种类型。比如戏剧艺术,既有所谓的喜剧类型,也有所谓的悲剧和正剧类型。电影、文学、美术等艺术形式,喜剧性风格的作品与品种,也只是占据其艺术的风格构成或技巧运用的一个方面或某个部分。曲艺的表演虽然也有将人“说唱”得伤心落泪的时候,也有对事件及人物的庄严表现而激发人义愤填膺的时候。但是,对于许多的曲种与节目来说,在很多的情况下,其艺术的舞台表现,多采用笑乐的手段而追求表演效果的喜剧性。因为,曲艺就其艺术的具体审美方式和方法而言,大体上可以分成以叙述故事为主要旨归的“说书”,以抒发感情为主要旨归的“唱曲”和主要通过逗乐来明理的“谐谑”三大类型。其中,主要包括了相声、数来宝、谐剧、独脚戏等曲种的“谐谑”,在艺术的审美方式与方法上主要是追求喜剧性的效果;包括了评书、评话、鼓书、弹词、琴书和快书等曲种类型的“说书”,对喜剧性效果的追求,在表演中也十分常见和普遍;就是以抒情为主的“唱曲”,也不乏诙谐幽默的节目与滑稽技巧的运用。这种曲艺艺术舞台表演风格和技巧运用中广泛存在的喜剧性,使得曲种艺术对曲艺艺术表现风格与技巧的喜剧性追求,亦即在舞台表演的风格和技巧的具体运用上,注重营造笑乐效果的轻松氛围,讲求熔铸谐谑娱乐的通俗品格,这种品格成为曲艺艺术以口头语言进行“说唱”表演的主要审美趋向即艺术特征之一。

  曲艺艺术风格技巧的喜剧性构成,具体到其艺术的创演实践之中,大致包括三种情形:一种是按照喜剧性的原则,对口头语言“说唱”表演的节目内容之喜剧性情节和人物的营构与刻画。如相声、数来宝、谐剧和独脚戏等专门以营造笑乐效果为主要艺术旨趣的曲种,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以笑乐为手段,来叙述事件、塑造人物、针砭时弊、表达思想。这类曲种,由形式到内容,都贯穿着对喜剧性的创造:或讲述一个笑话,或塑造一个喜剧性人物,或运用一系列风格轻松的喜剧性艺术手法,来阐述一个深刻的道理、表达一种鲜明的爱憎、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等等。其艺术创造的机理,在于通过夸张、变形、矛盾和误会等手法,表现令人发笑的人与事,揭示荒诞不经的情与理;另外一种情形,是在曲艺的舞台表演之中,融汇许多惊险独特的高难技巧,讲求智趣机敏的艺术传达,通过对艺术家身手功夫有惊无险的独特展示,来营造“情理之中”的“意料之外”,激发观众惊险刺激的审美愉悦。比如相声表演中类似报菜单和报地名之类绕口令式的大段“贯口”念诵,二人转表演之中在演员手中明明眼看着被扔了出去,却又自己旋转着飘忽回来的魔法似的手帕功夫和许多曲种之中充满了语言智趣的赋赞韵诵,将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发挥到极致,或者将某种表演技巧运用得臻于化境,显示了人类艺术地把握世界的某种非凡功力,以及娴熟地驾驭其博深曲艺艺术的灵巧境界,给人以美的惊喜和意外的愉悦,并在其展示表演时短暂的紧张和期待之后,发出由衷的赞叹与喜悦,获得空前的审美快感。此种喜剧意味的酝酿,乃是演员表演时的故作紧张,给观众带来的审美期待,在最终得到有惊无险的回答后,心理负压的轻松解除与快意满足;还有一种情形,是曲艺艺术风格技巧的喜剧性构成,表现在演员于不同环境“说唱”表演时,对诸如“包袱”与“噱头”等喜剧性内容表演的即兴发挥与临场“现挂”。即兴编演和临场“现挂”,是曲艺艺术创作表演的基本方法之一。这种审美沟通的直接运作,只能而且必须借助笑乐的方式即喜剧性的创造,在机智的类比与轻松的调侃之中巧妙地实现,通过引发听众观众会意的笑声来完成艺术的审美创造。至于许多本来以即兴编演为自身特质的曲艺品种,如汉族的数来宝、蒙古族的好来宝、藏族的折嘎和傣族的喊半光等等,由于其创演方式常常与观众形成面对面交流的审美格局,内容的表达又是对现场情境的直接观照,往往追求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应得的艺术效果,因而,对喜剧性手法的运用和对喜剧性技巧的展示,便成为最主要和常见的途径。至于相声表演时的“现挂”式包袱和苏州评弹表演中“外插花”式“噱头”的营造,同属即兴编演的喜剧性方式与方法的运用。

  以口头语言进行“说唱”表演的艺术特质,决定了曲艺是以听众观众为中心进行审美创造的艺术门类。历史上主要是在书场和剧场表演的演出环境,以及和听众观众面对面地进行直接艺术交流的演出方式,使得听众观众的现场反映与演员口头语言的“说唱”表演息息相关。而在“说唱”中进行喜剧性的谐谑运作,让听众和观众发笑,是演员检验表演效果、把握艺术创造程度的重要手段之一。结合听众观众欣赏曲艺时最为基础的娱乐目的,包括中国人追求喜庆的文化心理与乐天达观的生活态度,都为曲艺“说唱”风格技巧喜剧性特征的形成,提供着深刻的社会历史依据。

  曲艺艺术风格技巧的喜剧性追求与运用,虽然是其艺术审美创造的目的,但首先是属于其艺术创造的手段。在其艺术的创演实践中,不能将手段简单地等同或者归入审美的目的。否则,就会变成离开了艺术表现思想内容的正常表达,即艺术形象的合理塑造与主题意味的准确传达,专为逗乐而逗乐,为搞笑而搞笑的纯技艺性运作。这样说绝不是要否定那些对曲艺艺术风格技巧喜剧性特征的刻意发扬与光大,而是现实存在的创演实际警示我们,如果不能正确把握曲艺艺术风格技巧的喜剧性特征,会给其艺术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后果。相声艺术在20世纪最后20年来创演实践的连续低迷,以及一些曲艺节目因对喜剧性笑乐效果的过分迷信与盲目追求,致使艺术创造的喜剧性不仅没有提升艺术表达的境界,反而消弭着艺术创造的品位,都是由于离开了对表现内容喜剧性内涵的深刻发掘与艺术提炼,而只将创作的视线肤浅表象地专注于喜剧性传达的方式与方法。“言之无文”,固然“行之不远”;但“言之无物”,没有深刻的思想力量,喜剧性创造的方式与方法只会无所附丽。这都说明,对曲艺艺术风格技巧的喜剧性追求,必须要有一个正确、全面而又科学的认识作指导,不然的话,极易使其艺术表现的优长,由于审美把握的偏颇,变成盲目媚俗的短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