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理论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地方文化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王毓宝与天津时调
曲艺的喜剧精神
“曲艺高峰论坛”为
曲艺的发展献计献策
学习大师品格 提升相声水平
曲艺表演对舞蹈的化用
独特的“蔡家洼五音大鼓”




 中国文化报 >  2008-11-05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习大师品格 提升相声水平

  本报记者 梁 文

  为总结和研究相声表演大师侯宝林为相声艺术发展做出突出贡献,近日,由中国广播艺术团、中国曲艺家协会、中华书局和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联合举办的侯宝林大师诞辰90周年艺术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曲艺家、学者回顾了侯宝林的艺术人生,认为,研讨继承和发扬侯宝林相声表演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侯宝林对相声艺术规律的探索是与会者首先研讨的重点。曲艺家赵连甲认为,侯宝林在倡导相声改革的同时,始终遵循本门艺术的规律;在熟悉传统的同时强调创新意识;在深知相声是一种“俗”的形式的同时,赋予了相声“雅”的蕴含,以求雅俗共赏,提升本门艺术品位;在注重理论研究的同时,敢于坚持己见,为观众提供艺术精品。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吴文科表示,侯宝林是继张寿臣之后,较早想使相声艺术摆脱自然和自流发展状态,自觉走向高格追求的艺术家之一。早在上世纪40年代初期,侯宝林在天津成名走红之际,就已经开始有意识地远离旧相声的一些低俗弊端,注重净化相声的语言,倡导并标举“文明相声”。原中国社会出版社社长、总编辑贾斌分析侯宝林幽默文化中讽刺特色,认为,侯宝林通过精心缜密地琢磨相声中讽刺的取材角度和对于分寸的把握,在相声幽默文化的讽刺中,将生活中的审丑变成了艺术上的审美。相声表演艺术家于连仲讲述了侯宝林在自觉推陈出新、净化传统相声的语言和内容方面做出的努力。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丁广泉指出,继承和发展侯宝林的相声理论是当务之急。他倡议曲艺界要加强理论研讨和学习,希望中青年相声演员,能够认真研讨学习和继承侯宝林的相声理论,自觉地做一个高雅、幽默、有品位的相声演员。中华书局编辑梁彦梳理了侯宝林的相声理论著作,包括《侯宝林谈相声》、《相声溯源》、《相声艺术论集》,作品集《侯宝林郭启儒表演相声选》、《毛主席听我说相声》、《侯宝林表演相声精品集》、《七嘴八舌侯家事儿》和《侯宝林旧藏珍本民国笑话选》,这些著作是相声艺术史上宝贵的财富。

  与会学者认为,要更好地继承侯宝林相声表演艺术,相声界应该继续弘扬侯宝林先生为民求乐的精神。贾斌阐述侯宝林的为民求乐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侯宝林坚持深入群众生活中进行艺术创作,公开声明自己是平民,心甘情愿做个平民艺术家;二是旗帜鲜明地提出“忠实于艺术就是忠实于自己的观众”的主张;三是他把观众当做“衣食父母”,当做“老师”,当做演员的“上帝”。他指出,相声演员要不降低自身的人格尊严与艺术品位,要学习侯宝林的大师品格,提升相声表演水平。

  继承、发扬侯宝林相声表演艺术,相声演员应需全面提升自我修养。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蒋慧明认为,相声演员应在文化、理论和艺术等几个方面加强自身修养。相声演员要有“说、学、逗、唱”的本领、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社会生活经验以及与观众的高度融合度,才能成为优秀的表演艺术家。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