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群众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群众文化

第3版
公共空间
  标题导航
从“草台班子”到“正规军”
山坳里办起联欢晚会
义务演出2000余场
看看这些地方怎么过节
公益服务与
拉动内需并举
中国式斗牛也精彩
农民返乡制作民间工艺品“挂门笺”




 中国文化报 >  2009-01-18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30年来,浙江嵊州民营剧团从家族式、低水平、小规模的粗放型逐步向股份制、规模型、经营型过渡
从“草台班子”到“正规军”

  金才汉

  浙江嵊州是闻名海内外的越剧发源地,素有“越剧团,团团都有嵊州人;嵊州人,人人都能唱越剧”的说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嵊州兴起了亦农亦艺的区社剧团,并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得到很大发展,称为民间职业剧团;进入新世纪后,逐渐形成文化演出产业,称为民营剧团。

  嵊州民营剧团30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七八十年代是以区社剧团为主体的起步复兴阶段。这一阶段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文化领域“一花独放”的局面开始扭转,由一大批民间艺人发起、区社文化站组建、民办公助性质的区社剧团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1979年6月,甘霖等6个区剧团首批创立,到1985年年底,全县有区乡剧团32个,从艺人员1120人,全年演出8500余场。这些区社剧团行政上接受区社领导,业务上接受文化馆站辅导,管理上则参照国有剧团运作。

  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是以民间剧团为主体的改制创业阶段。这一阶段随着政策的逐步放开,区社剧团与民间“野鸡剧团”争夺演出市场日趋激烈,再加上区社剧团的许多优秀演员被国有剧团招去,导致区社剧团面临生存危机。对此,嵊州从实际出发,在1990年把区社剧团管理组改为演出管理站,协助区乡把区社剧团改制为民间剧团,鼓励民间艺人以独资、合资的方式兴办民间剧团。在这样的背景下,民办公助的区社剧团全面改制,私人筹办的民间剧团迅速崛起。然而,民间剧团大多处于自发、分散、低水平、小规模的粗放状态,投资少、设备差、人才匮乏,又缺乏市场运作与组织管理能力,特别是在社会进入转型时期的大背景下,受多元化文艺的冲击,这一时期民间剧团依靠市场生存步履维艰,只有不到一半的剧团还能维持正常演出。

  从90年代中期至今是以民营剧团为主体的转型升级阶段。1996年,嵊州市演出行业协会宣告成立,嵊州市演出公司、越剧艺术学校同时挂牌,民营剧团转型升级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以家族式、低水平、小规模为主要特征的粗放型民间剧团开始向股份制、规模型、经营型的民营剧团过渡,初步实现了从“草台班子”向“正规军”的转变。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嵊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民营剧团,出台各项扶持政策,为民营剧团的繁荣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全市民营剧团已发展到120多个,从业人员4300余人,全年演出3.6万场,年收入5800万元,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演出产业。

  民营剧团有别于国有艺术表演团体,在营销手段、演员聘用、剧目选择和演出方式上比较灵活。特别是嵊州悠久的历史积淀,特定的地域环境、人文精神和语言优势,为民营剧团的发展壮大以及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形成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嵊州民营剧团的成长发展历程及其取得的成绩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给人很多借鉴和启示。

  启示一:增强氛围是民营剧团发展的前提。30年来,嵊州已形成了城乡互动、上下互动、异地互动、多媒体互动的越剧氛围。30多个城乡越剧戏迷角和市区的戏迷一条街,已成为2万多名越剧爱好者的天地。

  启示二:注重改革创新的实效性是民营剧团发展的动力。一要创新运作机制。民营剧团实行的是“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办团模式,在经济上按劳分酬,形式多样,有底分制、包月制、包日制、拆账制等;在演出剧目上坚持路头戏与剧本戏并举,几乎每团都具有一个台基能演上百场不同剧目的能力,从而有效控制成本,赢得了市场和观众。二是创新演出形式。根据观众的需求,一方面在正式剧目演出前加演40分钟左右的歌舞和武戏、小品等;另一方面,根据群众欢迎的电视剧,大胆编演新剧目,既使演出剧目不断丰富,又使演出内容更加贴近时代和现实生活。三是创新典型示范。通过召开会议、印发资料等措施,向全市民营剧团宣传推广优秀民营剧团的经营理念、管理经验和运作方式,提高民营剧团的集群效应。

  启示三:保持政策的连续性是民营剧团发展的关键。嵊州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十分重视发展民营剧团,针对30年来各个阶段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修改或重新出台有关保护、促进民营剧团发展的政策意见,废除不利于民营剧团发展的条条框框,并保持政策扶持的连续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启示四:构建演出平台的系统性是民营剧团发展的基础。加快以展示、展销、演出为主要内容的平台建设,是一项服务于民营剧团转型升级的系统性工程。30年来,嵊州市以市场为导向,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全力搭建服务平台。嵊州市历届党委、政府经常组织文艺调演、戏剧节、大奖赛等重大赛事活动,为民营剧团提供了展示平台;发挥节会优势,邀请全省各演出公司、演出场所到嵊州参加演出业务洽谈会;组建市演出公司,积极发展农村演出市场网络,为民营剧团提供演出信息;注重培育演出经纪人队伍,鼓励文化站干部开展演出中介服务,为民营剧团牵线搭桥。他们还在原有越剧博物馆、越剧艺校等阵地设施的基础上,投资2亿元兴建了市区文化广场、市越剧艺术中心,各乡镇(街道)、村(社区)也因地制宜修缮了一批古戏台,为民营剧团提供演出场所。

  启示五:坚持管理的规范性是民营剧团发展的保障。与国有剧团相比,民间剧团管理工作面广、线长、难度大。因此,嵊州在30年的管理实践中,对民营剧团的管理采取多引导少指责、多扶持少限制、多服务少处罚的办法,先放后导,先予后取,逐步建立了切实可行的长效管理机制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