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图书馆
湖南是中部欠发达省份,政府对公共图书馆事业的投入有限,图书馆整体水平相对落后。但是,数字时代的来临为图书馆缩小差距、应对挑战带来了机遇。湖南图书馆通过文化共享工程,加强公共图书馆系统资源的整合,建立数字资源使用奖励制度;加强与高校系统图书馆、科研系统图书馆的合作,通过资源共享、互助合作的方式,提升区域文献保障能力;此外,与湖南大学图书馆组建战略联盟,在资源建设、资源利用、流程管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多个维度进行合作,为共同创造新的知识和进行知识转移建立联盟,加强了图书馆的服务能力。
湖南省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2004年7月,湖南图书馆、湖南大学图书馆、湖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作为省级大型文献收藏单位,联合成立了湖南省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签署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合作协议》。其后,中南大学图书馆、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和长沙理工大学图书馆先后加入了协作网。协作网以共同建设、共同发展、共同提高为宗旨,优化文献资源配置,提高文献利用率,节约经费开支,建成后的协作网拥有全文数据库48个,纸质文献达到2200余万册(件)。
湖南省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的主要做法包括:
1.广泛合作,提升区域文献保障能力和服务能力。协作网的合作内容包括信息资源建设、联机书目查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网上联合咨询等。在建设数字资源方面,协作网进行统一规划与管理,通过分工协作避免重复建设。要求成员单位选择具有明显资源优势、学科优势、地方特色的专题,进行特色数据库的研发;要求成员单位采用统一的标准、统一的软件平台,以便实现跨数据库的全文信息检索。在资源共享方面,成员单位免费向成员馆提供各自的数字资源;成员单位之间互相开放阅览室,开展馆际互阅。
2.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机制,保障协作网的正常运转。一是成立管理机构,组织、领导协作网工作。由各成员馆馆长成立湖南省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工作委员会,负责重大事项的协商以及重大制度的制定和修改;由分管领导组成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协作网的管理以及咨询员的业务学习与培训等日常工作;由参考馆员负责协作网的网上咨询、文献传递等对外服务工作。二是制定协作网工作委员会会议和办公室成员会议制度,对协作网进行管理。三是建立咨询员定期培训交流制度。
3.构建服务平台与机制,保障信息资源的共知共享。在服务平台建设上,一是建立湖南省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主页,设立“联合在线咨询”栏目、馆际资源服务岗,为协作网搭建网络服务平台。二是建立通用借书证,提供实体文献借阅服务。在工作机制上,随着成员单位的增加,协作网工作委员会决定将“联合在线咨询”由各成员单位轮流值班服务,对用户的咨询请求在24小时内进行回复,免费为用户提供文献检索、全文推送等各类信息服务。
协作网成立以来,共解答咨询用户1.6万余人次,传送文献11万余篇,服务课题160余个,78家市、县图书馆通过利用协作网开展文献信息服务;召开咨询员培训交流会议20次,推广数据库检索机能、联合在线咨询服务技能,许多学员已通过培训成为馆内的业务骨干。
湖南图书馆与湖南大学图书馆联盟。湖南图书馆、湖南大学图书馆把“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的文献信息需求”作为共同的社会职责,经过两年的筹备,于2008年11月5日正式签订协议,结成知识型联盟,湖南图书馆与湖南大学图书馆共建的历史文献阅览室也于同日揭牌开放。联盟成立后,将在教学科研、人才交流、资源渗透等领域开展全方位的合作。这意味着公共图书馆在为群众文化休闲、文化消费服务的同时,也为高校科研、培养人才服务,也意味着校外人员可以享用湖南大学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两馆联盟后,总藏书将达800万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