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续鸿明 程 竹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红红的春联历来和浓浓的年味儿是连在一起的。但近年来,春联在城市渐趋消失,在农村则流行春联印刷品,很少有人像从前那样,自己构思内容,请人用红纸黑墨写好,再郑重其事地张贴起来了。过去,是个读书人就能信手拈来写春联,如今,这种民俗文化的传承却面临空前的挑战——
苏士澍:
提倡手写春联
我家贴的春联都是自己创作的,主题全是关于牛年的。我会给邻居们写春联,也会下部队写春联。
如果我们过年不写春联、不贴春联,都去喝可乐、吃麦当劳,那我们就是忘祖了。一些文化人还是希望写一副自己创作的春联贴在门上,表达过去一年来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来年的期盼,增添节日的气氛。我认为春联不是给别人看的,是用来抒发自己的感情的。
春联的变迁有很多原因,春联渐渐变成印刷品,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书法家在当下毕竟是少数,普通老百姓不会写春联。我们需要大声疾呼:提倡手写春联!
孙晓云:
让年轻人喜欢春联
过去我写春联,但是现在我们家里不贴春联了。过去我会给朋友写,现在基本不写了。由于时代的发展,人们似乎更愿意去买春联印刷品。
我觉得手写春联的衰落是有很多原因的。从客观层面上说,以前房子是对开门的,便于贴春联,现在都是单开门的,有的还是防盗门,没有贴春联的地方。从主观层面上说,是现代人因忙碌而淡忘了春节的味道。一些西方节日不断注入新元素,加上商家借着这些节日大力营销宣传,逐渐在年轻人中形成了过洋节的风潮,而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内容挖掘、宣传创新等方面做得不够,所以受到冷落。
过去家家户户都贴春联,喜庆气氛特别浓。现在城市人群以年轻人居多,本身就对传统春节的形式不够了解,再加上缺乏宣传,没有年轻一代发自内心的继承,春联——这项民俗或许真的就要失传了。我希望有关部门加强宣传,书法家们行动起来,让年轻一代领略春联的魅力,领略传统节日的魅力,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传承下去。
罗杨:
春联也需要保护
我家的春联一般是自己创作的。有朋友找我写,我也很乐意为他们写。
我提倡手写春联,书法家应当以春联的形式与群众握手。贴春联、放鞭炮的风俗,千百年来世代相袭,这种传统造就的文化积淀,已经融入中国人的血脉。现在春联的变迁和衰落,是时代的大势所趋,但我认为传统文化需要保护,春联也需要保护。振兴春联,是书法家义不容辞的责任。过去的社会动荡对传统文化的继承造成很大影响,现在随着经济发展,民族自信心大大增强,大家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我觉得现在是继承传统文化(包括春联)的一个很好的时机。
张志和:
送春联是送文化
我年轻时就开始写春联了,我会给邻居们写春联,还会去农村送春联。有时候是写自己创作的春联,有时候是抄别人创作的春联。我认为最好是自己创作的,喜庆的气氛发自内心。
时代进步了,印刷品也未尝不可,但印刷春联的问题在于千篇一律。我还是提倡手写春联,因为手写春联是传承中国传统春节最有效的方式。比如我最近下基层为老百姓送春联,看到群众的文化需求很强烈,他们更喜欢手写的春联。毕竟手写春联是传统文化,只是现在写的人少了,我们送春联下去,正满足了他们的需要。因此,送春联实际上是送文化,能唤起人们对手写春联的保护意识。书家可以借写春联的机会,和老百姓打成一片,也可以借春联这个载体来表达书家的某种情感。
赵国臣:
春联与润格无关
春节快到了,我家里贴的春联多是自己创作的。每年我都会给邻居、朋友送春联。
春联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求和祝福。过去由于科技水平的限制,再加上毛笔的普及,手写春联非常普遍。近几十年来,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特别是电脑普及之后,毛笔由日常书写工具变成专业创作工具,不管在农村还是在城市写书法的群体不多了,坚持用书法写春联的就更少了。但人们对手写春联的需求还是有的。就我个人来说,每逢春节,我都要花三四天给亲戚、邻里写春联,写完之后心情喜悦,一方面送春联可以沟通感情,另一方面写春联可以把自己这一年的感悟融入到春联里,在笔墨之间传达自己的思想。
如今,老百姓觉得书法家的润格很高,不敢去登门求春联。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真正的书法家并不是一味考虑钱。我写春联的纸都是自己掏钱买的,我愿意给大家写,我认为这是一种情分,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不能用金钱衡量。我觉得传承传统文化,人人有责,书法家是社会培养出来的,应该回馈社会。
张济生:
春联不仅仅是一道风景
现在人们热衷于用装饰性的东西营造热闹气氛,但是真正能打动人心的还是春联。春联挂在家中不只是装饰,它把新年的精神面貌挂在门上了,在不断提醒鼓舞自己新的一年中要有一个新的进程。
春联不仅仅是一道风景。把春联贴在门前,迎来红彤彤浓香的年味儿,这是古老中国不可或缺的集体记忆。春联这一老百姓身边的艺术是有大智慧的,与诗文相比,春联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春联能用最少的话浓缩最丰富的内容,是连接人与人之间感情的一种方式,需要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春联是一种精神的释放和歌颂。古人在物质贫乏的年代,通过互赠或自撰春联传达一种其乐融融的精神面貌,这背后是古人高超的智慧。因此,有春联助兴的节日才显得妙趣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