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中,经历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引发的体制变革、电影市场连续滑坡近10年的困难时期后,从2003年至2004年起,院线制+影院逐步取代计划经济时期的层级发行放映体制,广东省电影市场开始复苏并迅速发展。与此同时,以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为目标的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正逐步铺开,农村看电影难的问题得到缓解。
院线的发展引领广东省票房持续攀升,并稳居全国电影票房之首
截至目前,在广东省从事电影发行放映业务的院线共8家,它们分别是中影南方新干线、珠江院线、深影院线、大地院线及中影星美院线、万达院线、北京新影联院线、四川太平洋院线。其总体的规模为在册放映单位126家、银幕398张、座位107218 个。据统计,广东省内各电影院线放映场次已从2004年的17.4万场,增加至2008年的60.4万场,平均年度增幅为61.8%;观众人数也从2004年的725.8万人次,增加至2008年的1948.2万人次,平均年度增幅为42.1%;电影票房收入也从2004年的1.79亿元,增加至2008年的6.55亿元,平均年度增幅为66.5%。从国家广电总局公布的情况看,2008年广东省院线电影票房收入已经占全国电影市场票房总收入42亿元的15.6% ,广东已成为国内电影市场的主要“票仓”之一。2009年元旦,多年不见的“排队看电影”的景象又在广州等地的电影院重现。
现代化的多厅影院成为电影市场新的发展趋势
近几年,广东省先后涌现出一大批现代化的多厅影院,包括广州的飞扬影城(14厅)、中华广场电影城(8厅)、金逸国际影城(7厅)、青宫影城(5厅)、五月花影城(7厅)、UME国际影城(7厅)、天河电影城(9厅),深圳的嘉禾影城(7厅)、南国影视娱乐中心(5厅)、MCL洲立影城(5厅),佛山的大明星影城(4厅),东莞的万达影城(7厅),中山的金逸国际影城(6厅),惠州的中影南国影城(4厅)等,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商业旺区+小型多厅+以人为本的现代营销理念,已经成为当今城市影院发展成功的经营模式。
民营资本、境外资本成为推动电影市场发展的新动力
为进一步开拓市场,各院线积极融入社会资本参与影院建设,除了原有的国有资本外,电影院的投资越来越受到民营资本、境外资本的青睐。飞扬影城、万达影城、金逸影城等都是由民营资本投资兴建的,而且由于回报率高,已经使更多的民营资本跃跃欲试。继1999年广州天河电影城成为第一家合资影院开办以来,特别是CEPA之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了一股港资投资建电影院的热潮,目前在广州、深圳已先后开办了有港资背景的影院20多家。据不完全统计,仅2004年至2008年,广州、深圳两地民营资本、境外资本投资影院就已超过4亿元。广东电影市场已基本形成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境外资本的多元投资结构。
电影市场的发展浪潮正逐步从广州、深圳的核心发展区域向珠江三角洲及其他地区扩展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广东省电影市场已基本形成了以广州、深圳为核心发展区域的格局。仅在广州、深圳两地就创造了一批票房收入过千万元的影城,包括广州的飞扬电影城、青宫电影城、五月花电影城、一宫电影城、中华广场影城、天河电影城、金逸国际影城;深圳嘉禾影城、新南国影城、中影南国影城、MCL洲立影城,南国影城、太阳数码影院、百老汇影城;东莞万达影城等。其中,嘉禾影城更是实现了当年投入、当年回收3000多万元的好成绩,新南国影城则创造了单座位年票房收入4万元的全国纪录;飞扬影城更是以4772万元、5621万元、6745万元的票房收入,蝉联2006年、2007年、2008年全国票房冠军;甚至连广州市第一工人文化宫这样的老影城,经过改造观映条件,提高服务水平,组织开展各种活动,也跻身千万元票房的行列。与此同时,电影市场的发展也正在逐步向珠江三角洲地区拓展,如2006年珠江院线在中山投资开办的中山金逸国际影城,该影城拥有6个影厅,965个座位,是中山市第一家现代化标准影城,深受市民的欢迎,经营业绩不断提升,2007年年底影城的票房收入已达662 万元。据了解,2008年珠江院线又在中山市投资开办了第二家影城。2007年万达院线落地在东莞的万达国际影城,已经成为除广州、深圳市外又一较大规模的大型电影城,它不仅拥有7 个影厅、1903 个座位,而且还拥有全国迄今为止面积最大的IMAX银幕,仅IMAX银幕的投资就达1000多万元。仅半年多的时间,该影城的票房收入也突破了“千万”大关。目前,万达院线乘胜追击,又在惠州开办了一个新影城。广东省电影市场在逐步向珠江三角洲地区拓展的同时,也在向国内其他地区扩展,仅中影南方新干线、珠江院线、大地院线拓展的区域就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江苏、浙江、湖南、湖北、云南、贵州等省(市),拓展影院48家;广东省电影公司也先后在北京、江苏投资开办(筹建)影院3家。
电影市场已初现阶梯型的发展模式
经验表明,一个成熟的市场应该是可以满足不同消费层次和消费需求的。高票价实际上已经使电影从“大众文化”变成了“精英文化”,使许多人在电影院门口望而却步。而旨在投资开发二级市场的大地院线,是近年新批准成立的省内院线公司,其经营理念是“让普通消费者毫无负担地进入影院,感受电影的快乐”。自2006年9月以来,该院线已先后在广州、佛山、东莞、中山、江门、肇庆、湛江等市开设了17 家影院,这些影院一般都有3至4个放映厅,而且大都以数字化放映(2K数字设备)为主,并全部采用低票价制,平均票价为20元,是目前省内实行统一品牌、统一供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电影连锁经营实体。2008年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大地院线正式成为跨省院线,其院线发展网络也已从广东发展至上海、浙江等地。
农村电影公益放映网络逐步铺开
按照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的总体目标,2008年广东省农村电影发行放映的影片共15782部次,放映场次为130397场,观影人数达到4601万人次,放映收入为1699万元。其中,放映场次比2007年增加28%,观影人数比2007年增加22%。广东省文化厅通过政府以435万元采购完成了1.2万场的数字放映场次任务。此外,省内佛山、中山、东莞等市率先实现了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深圳市虽然已实现城市化,但为解决和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的业余文化生活,2008年全年安排放映公益电影5234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