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华南记者 林金华
记者:广东省电影发行放映目前在全国这个行业中,是排得较前的。作为省文化厅电影工作的分管领导,你亲身经历和见证了改革开放30年广东电影发行放映事业的发展变化,回顾30年历程,请谈谈广东目前取得这样的成绩,您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王业群:回顾改革开放30年间,中国电影市场的大起大落总共有三次。一次是20世纪80年代初,因为电影刚从计划经济体制转而面向市场,从生产到发行都不适应,电影从“文革”结束后恢复老片放映的短暂辉煌,一下掉入冰窟窿,几乎难以为继,当时全国很多公司都到了要变卖家产的地步。后来开始了上升期,但到90年代中期又遇到了严重危机,很多地方扛不下去了。这一时期的危机程度超过了上次,因为它触及到的已经不仅仅是行业从计划到市场过渡的表层问题,而是深层问题,是整个体制、机制和产业结构问题。记得当时广东省公司老总也做了公司撑不下去的思想准备。我跟他说,你赶快放弃以前的做法,直接抢占市场,如果还按过去省公司只负责全省发行,而没有自己的放映阵地,你们最终将会成为空壳。省公司于是调整了战略,直接将触角伸到广州市,在广州发展自己的影院,很快开始站稳了脚跟。但这样一来,广州市意见很大,认为省公司这样做是抢了广州市的地盘,坏了几十年的老规矩。我就又做省里的工作,市场竞争讲的什么?讲的是公平,省里可以到市里的地盘发展,市里也可以到省内各地发展,只有这样才公平,省公司表示接受。这样,广东在全国最早实现了打破地域界限搞电影发行放映,为院线制的形成和以后向外省发展奠定了基础。广东省和广州市这两个传统的国有公司为什么不但生存下来而且越做越大,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就是因为在关键时刻选择了正确的道路,这个正确道路就是按市场规律办事的道路。据我所知,全国很多地方的电影公司,就是因为这个时期弯没转过来,最终被淘汰或被边缘化,再没有了机会。所以,如果问我最深的感受是什么,我想说的是:一个企业和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次挑战和机遇,但最重要、最关键的,能决定生死命运的往往就只一两次,甚至只有一次。能过去者生,过不去者死。
记者:广东在很多领域领风气之先,改革开放固然是重要原因,恐怕这还和广东人灵活、讲实际、市场悟性较高有一定关系。所以,广东电影能在最关键时期迈出至关重要的一步,应该不是偶然的。
王业群:的确不是偶然的。举几个例子。还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广东就在全国最早提出改变对电影宣传工作的传统认识,把过去讲了几十年的电影宣传工作任务是要帮助群众看懂、看好电影,调整到主要是吸引群众来看电影这点上。为什么?因为面向市场后,情况变了,看懂、看好固然重要,但观众来不来看电影更重要,它事实上已经成了主要矛盾,如果观众都不来看电影,还谈什么帮助他们看懂、看好电影呢?这样一种调整,等于说广东最早把传统的电影公司宣传部门实际改变成了企业的广告部门,把商品广告意识导入到了电影企业,电影宣传再不是和企业经营没有联系的独立部门,而是和企业经营效益挂上了钩。这个改变现在觉得没什么,道理太简单了,但当时可是“大逆不道”的啊!再举一个例子,早在1985年,广东省电影公司就意识到创新对企业的重要,发文要求全省各级电影公司开展宣传工作创新,提出了创新的指导思想和目的、任务、要求,还对创新实施奖励,使当时全省宣传工作出现一派生机勃勃的局面,大大促进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广东这种把创新完全看成是企业发展核心动力的自觉认识,比全国早了很多年。广东也是全国最早提出影院应走小型、多厅化,实现放映设备现代化、观影条件舒适化的省份,时间是在1990年。并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于90年代后期将其发展完善为一个现代电影经营的成功模式,这就是:利用商业旺地,在现代购物中心建设集多间现代放映厅形成带有电影超市性质的“影城”。这不但增加了观众的选择性,改变了传统的电影消费习惯和方式,还使购物和观影两者的目标市场都同时互为对方的潜在市场。这条路子一走通,广东电影就上到了目前这个新台阶,影响深远。从90年代后期到今天,这样的影城几乎开一个成功一个,对全国电影企业发展道路的探索提供了有启发意义的经验。
记者:据了解,目前,广东在京投资建设的北京市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的影城也已经开业了,这是否标志着广东电影繁荣发展再上台阶?
王业群:是的,而且还有一家不久也将开业。不仅如此,2007年广东省文化厅在调查市场、总结省和广州、深圳等市及多个各种经济成分电影经营单位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召开了珠江三角洲城市电影工作会议,为的就是要“吃在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想办法让大城市电影繁荣浪潮波及三角洲区域,使三角洲城市电影发行放映也得到整体提升,打区域牌,以实现两至三年内全省票房在2006年的基础上翻番的目标。会议开得非常成功,推动也初见成效。从现在情况看,实现这个目标完全没问题。另外,电影改变了企业与事业不分,也是广东率先提出了城市电影产业化的同时,农村电影放映应定位为公益性事业,由政府出资推动发展的思路,省政府决定每年出资435万元用于农村放映,一订5年。如此等等。可以自豪地说,广东电影事业,这么多年预见性、判断性比较准,把握机会比较及时,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借用《红楼梦》里的一句诗形容,叫做“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记者:对广东的电影发行放映事业,你有什么期待吗?
王业群:广东电影发行放映事业已经走到了非常好的关头,可以说是风生水起,也造就了一批非常有作为的电影经营人才,事业前途无量,发展空间巨大。当然,也会遇到困难,这个时候就要坚持。比如广东省电影广告公司,它的前身就是我当年创办的培兰广告创作所,那时候广告公司,包括文化部门的广告公司可是多如牛毛啊,现在剩几个呢?广东省电影广告公司不但坚持办下来了,而且越做越大,2007年利润达到了200万元,所以路子对就贵在恒心和坚持。我真诚地希望广东省电影公司继续策马奔腾、高歌猛进,不断抢占制高点,最终成为中国文化产业领域的佼佼者和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