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健 何 立
1月8日,成都高新区顺江社区,欢声笑语驱走了冬日的严寒,“四川省2009迎新春文化活动暨成都市城乡文化大互动启动仪式”在此举行。来自专业艺术剧团的文艺节目和来自乡土民间的民俗表演共同登场,拉开了四川省和成都市今年春节文化活动的序幕。
作为“5·12”汶川大地震后的第一个新春佳节,2009年的春节无疑具有特殊意义。为营造喜庆和谐的节日气氛,弘扬传统文化,把文化惠民落到实处,让全市广大群众在新春佳节有节目可观赏、有活动可参与、有地方可游玩,度过一个欢乐祥和而又有浓郁传统文化味道的节日,成都市文化局将在今年春节期间以“送文化下乡,请民俗进城”为主题,广泛开展城乡文化大互动,推出一系列内容丰富的节日文化活动。
亮点一
心系灾区 文化暖冬
春节期间,成都艺术剧院、成都市川剧院、成都市艺术学校、弘宇艺术团等成都市专业艺术团体,在成都市委、市政府的安排下,将开展送演出进灾区、进农村、进社区活动近百场;成都市电影公司将于春节期间组织多支放映小分队深入灾区放映电影;成都画院等单位也将赴灾区开展慰问活动。与此同时,都江堰等灾区文化部门,也将面向灾区安置点组织民俗表演、文艺演出、文化共享工程流动服务、游园娱乐等丰富的文化节目,让灾区群众度过一个热闹而温暖的春节。
据悉,从1月25日起至大年初六,成都市文化部门将在都江堰、彭州、崇州、大邑4个县(市)灾区安置点组织多场大型演出,其中既有专业院团到集中安置点进行50场慰问演出,也有在集中安置点放映550场电影的内容,还将组织各安置点的群众开展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如拔河、跳绳、荡秋千、游园、卡拉OK以及舞龙舞狮、秧歌表演、广场舞等。在超过千人的大型安置点,还将保障受灾群众每天能欣赏到一场演出或观看一场电影。
亮点二
全域成都 文化惠民
在四川省、成都市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部署下,全市文化部门广泛动员,精心组织了一系列的春节文化活动。与往年相比,节目内容更加丰富,活动形式更加多样,表现手段更加互动,传统味道更加浓郁,惠及范围更加广泛。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春节期间,成都市主城区和各区(市)县将举办各类文化娱乐活动400余场(次),是去年春节的一倍。此外,由民间自发组织以及由商业机构组织的各类文化活动也很多。
成都三大知名博物馆纷纷依托自身文化内涵,策划了丰富多彩的新春文化活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的“第十八届‘人日’系列活动”、武侯祠博物馆的“2009成都大庙会暨锦里二期开肆活动”以及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首届成都金沙太阳节”。
此外,成都市文化馆、图书馆、川剧院、电影公司、画院等文化单位,也将走进广场、街道、社区、农村,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在各区(市)县,当地文化部门将深入农村乡镇,为当地群众和农民朋友精心组织各类文化活动,献上一道道老少皆宜的文化大餐。
亮点三
城乡互动 共迎新春
除了数量增加和范围扩大之外,城乡文化的大互动也是今年春节期间成都市文化活动的一大亮点。一方面是“送文化下乡”,广泛开展文化惠民,让乡镇农民和城市居民享有同样的文化权利,共同营造欢乐和谐、城乡共庆的节日气氛;另一方面是“请民俗进城”,让各地的民间习俗、本土风情走进城市,在丰富市民节日生活的同时,也使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能以活态的形式展示、传承。
——“送文化下乡”。今年春节,成都市各相关文化单位将广泛开展送文化下乡惠民活动,歌舞、民乐、川剧、曲艺、杂技、电影、书画、春联、讲座、培训、展览……这些在农村地区相对匮乏的文化艺术产品和活动,将在春节期间极大地丰富城镇居民和乡村农民的文化生活,让他们过一个更有文化味道的新春佳节。
——“请民俗进城”。成都市各区(市)县民俗民间文化遗产丰富,节日习俗各具特色。春节期间,龙灯、狮灯、腰鼓等来自各地的民俗活动,将在文化部门的组织下走进城市,让成都市民感受民间民俗文化之美,度过一个更有传统味道的农历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