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丙安
用动物来纪年的方法,不但在我国有,古巴比伦、古印度、古波斯等文明古国也有,而且也是用12种动物,这是与天文密切联系的农业文明的产物。牛,无论在游牧文明还是农耕文明中都起了重大作用,在文化史上有重要地位。
关于十二地支、十二属相的传说也很流行。传说天地开辟之初,天神为了纪年,就想选出12种动物来排列年份,于是向大地上的所有动物发布告示,让它们次日太阳一出来时就到天神那里集合,按先来后到的次序选出前12名。老牛最先知道了这个消息,觉得自己腿脚慢,马上开始向天神那里走。路上碰到一只耗子,问老牛要去哪里,憨厚的老牛告以实情。腿短的耗子知道后,偷偷爬上了牛背。老牛在路上还碰到了老虎、兔子,也告诉了它们排名的事,但它们都觉得自己跑得快,就没有马上行动。次日太阳升起时,老牛眼看就要第一个到达,但却被从自己背上跳下的耗子抢得了头名。在这个传说中,牛是主角,而且被赋予了敦厚老实的性格。
还有一个汉民族的神话,说混沌初分时,是老鼠咬开天,牛辟出地,然后才有了万物和人。在纳西族、塔吉克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及哈尼族中,也流传着神牛创世的神话。
大地的支撑者为公牛的神话,也广泛流传在中亚、东南亚及北非。有一则吉尔吉斯族神话说,在宇宙初开的一片汪洋大海中,到处弥漫着浓雾,在海的正中有一块石板,石板上有一头黑灰色的公牛,在公牛的角上负载着大地。塔塔尔人也有类似的传说,不过是说这头公牛站在大鱼的背上。“公牛站在鱼背上”的说法最值得注意,这反映了大地起源神话的历史层次,标明鱼其实是大地的第一支撑者,而牛驮大地的神话也是由鱼驮大地发展而来。中国还有负地巨鳌的说法,鳌长着龙头鱼身,是鱼的变体。有个传说:地震是因为驮地的“鲇鱼姥姥翻身”;又说大地托在牛的一只角上,牛累了要换只角托时,大地晃动,地震就发生了。“地震鱼”应当是渔猎时期的产物,而“地震牛”应该是晚一些的游牧时期的产物了。
早在原始时代,人类的动物信仰和图腾信仰中就有牛。中国古代典籍《山海经》中有人面牛身的神灵形象;苗族、布依族等许多民族都崇拜牛。印度将牛视为神圣的兽类;古埃及严禁捕杀牛,认为牛是他们各氏族祖先的亲族;南非许多氏族以牛为图腾,而中非有些部落则尊称野牛为“父亲”。
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对牛也很尊重。古代对祖先的祭祀,以牛最为尊贵,称为“太牢”。传说老子就是骑青牛出关,羽化而登仙的。隋朝李密还曾牛角挂书。牛郎织女的传说里,老牛舍身让牛郎披上自己的皮去追织女,用生命成全他们的爱情。还有个民间故事,说牛本是玉皇大帝殿前的神将,后来自告奋勇去民间播撒草种,但在南天门不小心摔了一跤,将玉帝“走三步撒一把草种”的旨意,误记成了“走一步撒三把草种”,结果弄得人间荒草遍野,玉帝就罚他到人间吃草和帮农民干活来赎罪,牛任劳任怨地干活,赢得了人们的尊敬。民间还有“牛马年,好种田”的谚语,人们期许在牛年能有个好收成。
可能是受到自然界中野牛凶猛狂暴的影响,神话传说里牛有时也被塑造成凶神恶煞。我国神话传说中有牛头马面,《西游记》中有平天大圣牛魔王,希腊神话中克里特岛上的半人半牛怪物弥诺陶洛斯住在迷宫里,每9年要吃掉7对童男童女。但是有史以来,在所有动物中,人类对牛的感情是最好的,牛是值得尊重的,是被敬奉和崇拜的,牛的品质、形象、性格已经被固化,还是以正面形象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