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荣
刘玉英家住甘肃庆阳市镇原县太平乡,2002年从窑洞搬到了砖房里。那个窑洞可以说是民间剪纸的展览厅,正面三只窑,北侧一只窑。院子内紫褐色的枯叶、苍绿色的苔藓、剥落的泥皮让气氛有些萧瑟。刘玉英家是解放前从山西来的,他爷爷盖的楼子就有点儿山西民居的风味。
那年冬天,我来到刘家的窑洞。炕上的剪纸用塑料薄膜罩着,刘玉英给我指点她的作品。正中是五蝠捧寿,四周是十二生肖。有一幅紫荆花,是香港回归那一年剪的。国家有什么大事,她常剪一些作品,表达自己的纪念,没有人要她这样做,是她自己朴素的爱国情使然。
窑门口的墙上贴着一张老年画,画上的胖娃穿着刺绣的虎鞋,戴着虎头帽,围着虎头肚兜,旁边放着虎头枕。刘玉英说她对这画爱的很,买回来就照着描样子。我怕窑洞潮湿弄坏了,跟她要,她给我剥下来说:“你拿走我就没样样了,我描下来吧。”
来到刘玉英的新砖房,她的丈夫刘赵权给我安好铸铁的火炉子,烧好炕,儿媳做了鸡蛋挂面。帮忙安火炉的邻居老汉说,现在人懒了,连面也不擀了,好多人都到街上压机器面。面不经过手工揉搓不香,还不好熟,费柴禾。
那天下午和晚上,我翻完了刘玉英的七八个剪纸册子,边翻边给分了个类。刘玉英的蝴蝶剪得最多,有两三百个,鸡、猫剪得最生动形象。有两组十二生肖剪得十分华丽乖巧,一身梅花和石榴的小猫尤其惹人怜爱。有几个特殊的“娃娃”,如一个小角花上顶一个娃娃,我在其他地方没见到过。
最有代表性的是她的四季花篮和花瓶,她在花中找到了自己的世界。她喜欢繁丽的花,但又喜欢剪得秀气。繁丽和纤巧结合是她的特点。她善于将十二生肖和花卉结合在一起,寻找丰富的变化。在我看来,她的剪纸虽有民间特点,但也充分学了国画花卉的特点,只是已脱却国画花卉的韵味,自成剪纸的艳浓。这几年庆阳搞香包节,太平乡以刘玉英为主成立了“镇原县玉英刺绣剪纸艺术公司”,这公司还成了庆阳市十大香包刺绣重点企业。
砖房的窗子大,透光,反倒适宜贴窗花。在奶奶的窗子上贴,刘玉英和女儿特意选了“岁岁吉(鸡)祥”“五蝠捧寿”“年年有鱼”,再配上两个“蝴蝶送春”。她说,给老人贴和给媳妇贴有区别,是有讲究的。“其实过年一忙其他,都忘了贴了。”前一年刘玉英娘家侄媳的窑里窗子上贴花是因为要拍年俗的电视片,现在因为我发表作品的杂志社要用,只得来麻烦他们“摆拍”——其实贴窗花的风俗是越来越淡了。
刘玉英自己画底稿,画一个大概就势来剪,剪的过程中善于变化,剪出来的作品自然流畅。她女儿冬梅说,我妈画好了我才能剪,她画什么样我剪什么样,画得一粗我就不会剪了。不过,刘玉英如今眼睛花了,剪得也少了。她说给我看的只是一部分,大部分还没有拿出来。刘赵权说:老婆闲了就铰花,起初铰猫、鸡、蝴蝶、十二相,以后慢慢剪得细致了。她能画,庄里的女人都来请她画鞋垫子、枕头样。像鱼闹莲、老鼠啃葡萄……样子多得很。我三个女孩都能铰,儿子能设计图案,都能画哩,可是都不爱这,不好好学,把这慢慢失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