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大明宫遗址,初春方至,工人忙碌于文物勘探和绿化栽植,各种车辆穿梭往来。
3月26日上午,省委副书记、省长袁纯清在市委书记孙清云、市长陈宝根等省市有关领导的陪同下,来到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进行调研,并现场召开会议解决有关问题。省政府秘书长秦正,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国土资源厅、文物局、国资委、司法厅、教育厅的负责人以及副市长段先念等领导参加调研。
春风又绿大明宫
早在2006年,“人文奥运·盛典西安”大型文化活动在含元殿遗址举办的时候,时任陕西省代省长的袁纯清同志就指出,“陕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大唐盛世以其‘开放、包容、大气、和谐 ’的气概和精神,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影响都至为深远。”这场被誉为“震古铄今的文化盛事、西安历史上最辉煌的艺术盛典”成功在大明宫含元殿遗址上演。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项目的序幕也由此而徐徐拉开。
时隔3年,袁纯清省长带着省市各级领导的关怀又一次来到了这片神奇厚重的土地上。
踏上大明宫含元殿遗址,袁省长一边认真听取大明宫保护办副主任、工程总指挥周冰的工作汇报,一边饶有兴趣地观看遗址公园建设的规划设计图,还不时询问项目进展情况。望着拆迁过后变得视野开阔的大遗址,深情地说:“我们不但要保护历史,还要创造未来,造福人民。大明宫遗址保护工程的进行情况是一个新的发展、新的突破、新的超越,让人觉得很振奋,省政府坚决支持做好这个项目。”
保护历史的盛世华章
对大明宫遗址的定位,袁省长十分认同孙清云书记提出的“保护文物、传承文明、弘扬文化、改善民生、提升城市”理念,并做了进一步深化:“这是一个认知的问题,对它认知的越深刻,就越有价值,获得的支持就会越多”。为此,他谈到了曾在大唐芙蓉园两次现场办公的情况,“走进历史、感受人文、体验生活”的理念使大唐芙蓉园项目取得了“国人震撼、世界惊奇”的效果,在这种理念指导下进行的一系列文化工程,如唐城墙遗址公园、曲江池遗址公园等都取得了巨大成功。为了更加具体和形象,袁省长还特意介绍了意大利在文物保护方面的经验。对于大明宫遗址,袁省长提示,“大明宫遗址保护从内涵上来讲,首先是保护历史,要还历史原来的面目,这是一个历史公园,而不仅是一个绿色公园。”
彰显人文 创造未来
在谈到遗址公园的表现手法时,袁省长说:“‘人文化’是西安这座城市的特性、特色、本质”,“我们可以用现代化的手法,但是仍然要放到‘人文’这两个字上”。大明宫遗址的保护,与西安的城市发展是一致的。盛唐文明比康乾盛世更伟大,就在于其“开放、包容”,这种制度文化和执政理念与中国现代社会是契合的。大明宫遗址保护,是对唐代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是对唐代“开放、包容”理念的传播和升华。“我们还是要创造未来!”大明宫遗址的保护要有所超越,在物质表现形态上以及在表现手法上都要有所超越。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不仅要让人看到唐代的历史,还要在这个地方看到中国发展的现实,甚至现代化都能在这里面得到很好的表现。这样的“未来”,虽然是对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但是在这结点上同样传承文明,并具有领先性,“我们不是就文物说文物,而是通过保护创造未来。”
造福人民的伟大创举和世界性工程
在谈到大明宫遗址保护的意义时,袁省长非常坚定地指出,“我觉得最后的落脚点是造福人民,不仅是对周边环境的改造,还是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学习的空间,学习也是造福人民。”大明宫遗址保护,通过城市改造,给老百姓提供了历史文化资源,给了他们一个享受的空间和享受的载体,提升了整个城市的品位,让他们在历史的传承当中享受到现代的城市生活。
“保护历史,彰显人文,创造未来,造福人民”,这是省市各级领导的关怀与支持,也代表着社会各界的殷切期望。
(西安曲江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