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专 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纪事/副刊
  标题导航
保护历史 彰显人文 创造未来 造福人民
大明宫遗址保护及周边城市改造项目
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文化工程、民生工程和城市价值提升工程




 中国文化报 >  2009-04-14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明宫遗址保护及周边城市改造项目
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文化工程、民生工程和城市价值提升工程

  周 冰

  大明宫遗址1961年被公布为中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确定的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遗址,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导的丝绸之路整体申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明宫遗址及周边城市进行保护改造,是西安市委、市政府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的一项重大工程,也是一项具有世界影响的国际文化工程。

  2007年10月,西安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西安市大明宫遗址保护改造领导小组,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清云,市长陈宝根任组长,副市长段先念任办公室主任,在充分整合全市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委托中国首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西安曲江新区全面实施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工程。

  大明宫遗址保护及周边城市改造项目总占地19.16平方公里,其中,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是其核心区,占地3.5平方公里,与美国纽约中央公园大小相当,约为北京明清故宫的5倍,是一座具备大遗址保护展示、唐文化交流推广、旅游、娱乐、休闲多功能的国家级大遗址保护示范区。

  

  一、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和姿态来面对严峻的形势,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

  (一)抢救大遗址刻不容缓

  近年来,随着西安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大,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大遗址保护面临严峻挑战。大明宫遗址位于城市一二环之间的中心区域,遗址周边的建设逐渐向遗址内蔓延,遗址安全受到很大威胁;其次是土地矛盾,依靠当地村民无偿提供土地保护文物的做法已经难以为继;三是文物保护经费缺口很大,仅依靠从国家文物局下拨的文物本体保护和部分考古、环境整治费用,已远远不能解决问题。四是自然风化对遗址特别是保存在地面上的建筑台基、夯土遗址的破坏日益严重。

  (二)改善道北民生刻不容缓

  大明宫遗址所在的西安“道北”地区,是新中国成立前河南难民聚居地,由于“先天不足”再加上遗址保护的法律限制,这里不能发展大的二、三产业项目,70多年来基本上是棚户区和城中村,居民的总体生活水平多年来一直停滞不前,居民收入水平大大低于城市平均值,是城市犯罪高发区,一期拆迁中的3600户棚户区居民就有“两劳”人员420人,“在册”吸毒人员740人,一家三代住在十几平方米房子的情况比比皆是,社会民生亟待改善。

  (三)整治城市环境刻不容缓

  道北棚户区占到全市棚户区的2/3,大明宫遗址及周边城市环境极差。市立第六医院搬走了,没有电影院、图书馆,没有大学;有农田不是农村,有居民不是城市。整个地区自然排污,靠涝池抗灾,居民生活用水、入厕都得排队,发展落后其他地区10到20年。

  

  二、统筹文化工程、民生工程、城市价值提升工程,三位一体

  (一)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项目是一项大型国家文化工程

  唐大明宫遗址是世界级文化遗产,是举世公认的丝绸之路的起点。中国列入丝路申遗计划的48处遗产地中,有12处、20点在陕西,在整个丝路申遗的链条中,大明宫遗址是“龙头”。

  (二)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项目是一项大型民生工程

  整个大明宫周边改造建设总投资达1400亿元以上,按5年连续每年投资280亿元计算,将拉动西安市GDP年增长0.5-1个百分点以上,这些投资将有50%转化为居民收入和消费,预计可达700亿元。

  (三)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项目是一项城市价值提升工程

  大明宫地区改造基础设施投入约400亿元,投资强度较大。之前,该地区平均土地价格是130万-180万元/亩,房产价格3500元/平方米。现在,保护项目刚刚开始,地价已超过200万元/亩,房价达到4000-5200元/平方米。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的大背景下,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成后,将成为西安城北地区一个比纽约中央公园还大的城市“绿肺”,这在全国,甚至发达国家城市中都不多见。

  

  三、用创新挑战已有智慧和方法

  如何实现遗址保护、城市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和谐共生,是对我们已有智慧的严峻挑战。首先,从人本的要求出发,我们要满足当代人的休憩需要和消费需求,而遗址保护的首要要求是原生态、原真性、可逆性,技术的应用与处理是一个挑战;其次,整个遗址保护区涉及西安市新城、未央、莲湖三个行政区,如何协调各区方方面面的行政行为,调动三个区的积极性,发挥三个区的资源优势也是一道合作与博弈的难题。

  按照“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市场运作”总体思路,我们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划定规划保护改造范围,明确实施步骤

  大明宫遗址保护改造区在空间上最终将形成一心(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两翼(以火车站北广场为轴心,沿陇海线形成东西大城市改造板块)、三圈(形成未央路、太华路、北二环三个商业圈)、六区(文化旅游区、商贸服务区、商务核心区、改造示范区、中央居住区、集中安置区)。

  整个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周期为5年,结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分三步实施完成:

  第一步(2007——2008年):完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范围内的拆迁;全面启动建设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19.16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内的城市基础设施;

  第二步(2009——2010年):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成开放,周边区域开工建设;

  第三步(2011——2012年):全面完成大明宫遗址区域保护改造,初步建成一个功能完备、环境优美、历史文化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示范新区。

  (二)集中世界智慧,动员全民参与,高标准完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设计工作

  遗址公园的设计建设吸取了国内外遗址公园建设、遗址保护展示新理念、新元素。所动用的同际、国内力量都是顶尖的。总规划阶段,罗哲文、张锦秋等院士任专家组组长,ICMOS前司库乔拉·索拉和西安建筑科大学刘克成教授任总规划师,以色列专家阿里,澳大利亚IAPA设计所担纲详规;设计阶段,法国雅客(2010世博会法国馆设计所),英国阿特金斯(迪拜帆船酒店设计所),澳大利亚PTW(水立方设计所),日本建筑大师矶崎新,中国建筑大师崔凯、程泰宁都积极参与了,并亲自画图。2008年8月,《西安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并顺利通过了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专家论证会,这是凝结国际智慧的结果。

  (三)征地拆迁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大明宫遗址区跨西安未央、新城、莲湖三区。在三区政府支持下,2008年,完成拆迁350万平方米,2.5万户、10万人大迁移,这在西安建城史上绝无仅有。

  

  四、用可持续的思路从市场上筹集保护改造的资金

  (一)探索城市运营

  西安曲江大明宫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遗址区建设的投融资平台,计划实收50亿元,由曲江新区管委会、新城区政府、未央区政府、莲湖区政府分别出资。公司通过政策性银行贷款、商业银行贷款、保险公司委托贷款、基金、债券、信托、国家财政大遗址保护专项资金、国外贷款、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及招商引资等形式多渠道筹措保护与建设资金。

  (二)拓宽筹资渠道

  经过反复不懈的宣传、推介和沟通,大明宫遗址保护改造工程取得了省内外各大金融机构的理解和支持。已获批准授信63.95亿元,已发放贷款29.05亿元。 并积极向国家文物局、国家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申请大遗址保护专项资金和国务院特别基金。

  项目本身的优越区位和先进理念吸引了8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投资基金的关注,他们将以战略合作的方式全面参与大明宫遗址区的规划建设。

  (三)建得起还须养得起

  按目前的投资估算,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成以后维护管理成本预计每年在2亿元左右。重要在做好经营策划,我们初步预计,开园三年经济规划年游客300-600万人次。年综合收入中,门票5000万元,物业收入5000万元,专项经营收入5000万元,其它经营收入3000万-5000万元,基本可实现园内收支平衡。

  

  五、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

  (一)改善城市生态

  遗址公园将进行大规模绿化,规划设计的绿化覆盖面积将超过整个公园80%,它将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起到降温、净尘、过滤空气的巨大作用。在古太液池遗址的基础上,遵循“尊重历史但不拘泥于历史”的原则而建设的太液池风景区,将形成240亩的水面,2000亩的水系。

  (二)创立产业品牌

  以前,遗址区的产业以建材贸易为主,未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北部仍然有高端建材业布局,在大明宫内部及周边,借助遗址公园得天独厚的资源秉赋,与遗址保护相关的产业将在这里勃兴,其产业链条也会在公园内外获得市场的尊重而得以延伸。

  (三)全面提升城市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将承担恢复人们历史记忆的主体功能。同时也将在保护改造的过程当中修复和完善属于这一地区的其他城市功能。城市交通将得到疏解和理顺,火车站北广场将承担新的过渡交通和景观大道功能,与遗址公园相关的服务业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六、民族文化复兴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一轴、三区”的基本格局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基本遵循了“一轴、三区”的历史格局。一轴是南起丹凤门,经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至太液池,为唐大明宫国家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的空间景观主轴线。三区是延续唐大明宫的历史格局在空间格局上分为殿前区、宫殿区和宫苑区三个区域。

  (二)公众普遍认可的文化风景和丰富的文化意象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是大众的文化遗产,不只是专家的遗产。我们将努力通过创造性的规划设计,克服东方土遗址视觉形象弱的缺点,让没有历史知识背景的普通游客觉得美、喜欢来。它将是“遗址+公园”的一个复合体,传达这样的文化意象:简约而内涵丰富、美丽又兼具沧桑、国际化而又民族特色鲜明。

  (三)世界文化符号系统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在世界文明和世界文化存在着一个人类共同认可的表象系统文化符号系统。唐大明宫遗址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历史信息,具备进入这一符号系统的资源禀赋,应该作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被珍视、被保护、被弘扬。

  (四)遗址保护、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将得以持续

  遗址公园建成后,大明宫文化考古发掘还远远没有结束,还将持续五十年、上百年。已经成立的大明宫研究院将承担这一使命,研究、探索、交流、倡导、弘扬……围绕大明宫的文化研究与传承将成为遗址公园的一道特色与风景。

  (五)民族文化复兴的一个重要标志

  从欧洲文艺复兴后世界发展趋势来看,每一次世界的大发展都是以文化的大繁荣为前奏的。而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自己的文化标志。大明宫的文化高度和文化品质,使它完全有资格被构建成为中华文化复兴的一个标志。大明宫是灿烂的民族文化记忆之灯,举起它就照亮了整个华人世界和中国古代的文明史。

  (作者系西安曲江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办公室副主任、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设总指挥、管理学博士、斯坦福大学博士后)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