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 旻
备受瞩目的“国家大剧院歌剧节·2009”4月15日拉开帷幕,由国家大剧院与中国昆仑文化发展基金会共同制作的新版意大利普契尼经典歌剧《托斯卡》也于当晚进行了世界首演。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中国文联副主席杨志今等领导观看了演出。《托斯卡》以“中国制造、国际水准”的新歌剧经典为歌剧节高调揭幕,展示了中国歌剧制作的高水准与新气象。
演出当晚,国家大剧院歌剧院内,大幕还未开启,观众已经被《托斯卡》所营造的氛围吸引:红色丝绒幕布上用光影投射出一个巨大的镂空玻璃窗,仿佛让观众走进了故事所发生的教堂。音乐响起,逃犯安杰洛蒂从观众席中踉跄着冲上舞台。随着看门人的拉幕动作,蓝色灯光营造的舞台呈现在观众面前:巨大的十字架矗立在舞台之上,长长的台阶仿佛在地面上投射的十字架影子,四周直入台顶的镜面将舞台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反光盒子,直径3米的吊灯低垂在舞台一侧,这就是《托斯卡》简洁而强烈的舞台形象。
担任此次舞台设计的“2008北京奥运会”舞美设计陈岩强调,“中国版”不是刻意在歌剧中加入中国元素,而是把中国艺术家的意识和思考加入到作品当中。比如舞台上那个巨大的十字架,它在我的意识中代表的不是宗教,而是一个“人生的坐标”,《托斯卡》就是一个发生在人生十字路口上的故事。我在舞台上追求简洁,每一处设计都有它的寓意与内涵,宁可留白也不作赘述!
此外,该剧对于剧场空间的创意使用也有许多称道之处:乐池两侧搭建的两座横桥,将舞台与观众席连接了起来,众多场景中演员穿梭于观众席与舞台之间,整个歌剧院变为了一个有机的舞台,弱化了“台上”与“台下”的分别,而观众更有如身临故事情境之中。在第三幕开始之初,6位乐手散落在一层与二层的观众席中轻敲管钟,与乐池中的乐队配合,整个歌剧院变成了夜色中的圣天使城堡。
演出中,两位外籍主演纳塔莉亚·乌沙科娃(Natalia Ushakova)与马尔切罗·乔尔达尼(Marcello Giordani)同中国演员章亚伦配合完美,将剧中高潮迭起的戏剧冲突演绎得扣人心弦。乔尔达尼声音硬朗、表演激情,“英雄男高音”将卡瓦拉多塑造得极富魅力,经典咏叹《今夜星光灿烂》更是被他演绎得出神入化。第一次登上中国舞台的乌沙科娃则用她形神兼备的演出,将托斯卡的嫉妒、热情与对生命的叩问表现得催人泪下。她与“大反派”斯卡皮亚的扮演者章亚伦在欧洲的舞台上曾有过多次合作经历,此次演起对手戏可谓得心应手。他们精彩的表演引得现场掌声不断。第二幕中,当托斯卡在斯卡皮亚的淫威下,绝望地瘫倒在地,如泣如诉地唱起《为艺术、为爱情》时,全场鸦雀无声,乌沙科娃婉转凄凉的歌声仿佛能涌出血泪,每一个音符都重重的撞击在听者的心口。
每一版《托斯卡》演出前,女主角的“死法”总是大家关注与猜测的焦点。演出当晚,谜底揭开,这个特别的设计也颇具中国意味。当托斯卡走上台阶尽头,高唱着“斯卡皮亚,上帝面前见!”时,巨大的十字架打开一扇门,“死神”的黑影隐现其中,黑色斗篷将托斯卡火红的身影吞噬,一代歌剧红伶玉殒香消、令人扼腕。
值得一提的是,在《托斯卡》第三幕开场扮演牧羊人的是戴玉强的女儿戴梓伊,而戴玉强在16日和18日扮演了卡瓦拉多西一角,父女同台成就了新版《托斯卡》的另一段佳话。
当整台演出结束,演员与主创谢幕之后,大家纷纷面向舞台后方请出一位“神秘嘉宾”。这时舞台背景缓缓升起,一个高10米、宽16米的巨大画框呈现在观众面前,普契尼的影像在画框内缓缓呈现。现场响起著名作曲家郝维亚为新版《托斯卡》特别创作的乐曲,乐曲根据剧中著名咏叹调《奇妙的和谐》改编而成,旨在向伟大的普契尼大师、向伟大的歌剧艺术致敬。
《托斯卡》之后,国家大剧院歌剧节中还将有更多精彩剧目奉献给观众。国家大剧院版《艺术家生涯》、意大利凤凰歌剧院《蝴蝶夫人》、帕尔玛皇家歌剧院《弄臣》、《洪湖赤卫队》、《江姐》将陆续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