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纪事/副刊
  标题导航
“图书漂流”遭遇尴尬
千余图书有去无回
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希望
全国青少年钢琴赛
将在厦门举办
《云水洛神》打造中国美神
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廉政文化书画展
甘肃开展
云南弥渡花灯剧团获奖
中国退役军人创业成就展览暨评选活动启动
河北延才艺术馆开馆
民俗文化走进西安高校
大学生观众投票选出心中“最爱”
花小钱看大戏 群众热捧




 中国文化报 >  2009-04-28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希望

  姜 琳

  第19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4月25日在山东济南开幕。全国妇联举办的“家庭阅读日”活动也于同日举行。温家宝总理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参观国家图书馆时提出,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读书,正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近日公布的第六次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人人均每年阅读图书仅为4.72本。另据了解,韩国为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而以色列高达64本,为世界之最。相比之下,如此低的阅读率实在是与我们“文化大国”的称号不相称。

  国民素质决定了民族的竞争力,而国民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就是读书。在悠悠历史长河中,书籍就像是其中历经冲刷的晶石,既凝聚了前人的思想精华,又吸收了后来者的智慧。读书不仅决定我们个人的修养和境界,还关系中华民族的素质和力量。

  读书要有选择,正如温总理所说,读那些有闪光思想和高贵语言的书,读那些经过时代淘汰而巍然独存下来的书。这些书才能撼动你的心灵,激动你的思考。如果人们忘却了书本,或是拘泥于实用和娱乐的书籍,我们崇高的、深沉的、厚重的民族精神该怎样发扬光大?

  书籍,尤其是经典文化著作,是人类文化的基石。我们今天倡导多读好书,就是希望人们能重新找回深度、严肃的阅读精神,去阅读那些真正能夯实文化根基、丰富精神生活的文化经典。只有这样,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才能深入每一位华夏子孙的血脉并薪火相传。

  书籍被誉为人类进步的阶梯、终身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是因为读书不仅可以给人智慧,还可以使人勇敢,可以让人温暖。提倡读书,不但能帮助提振信心、寄托希望,同时也在培养人们的自信、勇敢、宽容、开放的良好心态,以及团结、友好的民族感情。有了这种宽广的胸怀,中华民族才能与世界其他民族友好合作,和平共进。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读书应该成为每一位公民的兴趣和自觉,伴随人生的始终。这才是“读书日”“图书交易博览会”和“家庭阅读日”带来的最深刻的含义。(新华社供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