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程 竹
中华老字号四季美汤包店、精益眼镜店……武汉市江汉路上这些百年老店铺即将因为修建武汉地铁2号线而拆除。消息传出后,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网络论坛讨论的焦点话题。在发表观点的千余名网友中,大多数表示“不能接受拆毁老建筑建地铁”,而部分网友则支持“拆掉江汉路老房子修建地铁站”。针对江汉路百年老街该不该为地铁让路一事,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正方:拆掉街区如同
拆掉了武汉的“城根”
武汉市民沈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此消息惊讶不已,她说,街区内的建筑大多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老房子,如此密集的历史建筑群在武汉就此一处。江汉路是老汉口的标志、是“城根”,现在拆掉此片街区,如同抹掉了一段历史。
另一位网友称,武汉市政府在建地铁时是否考虑到街区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否考虑整个历史的延续性、街道的完整性?对历史要尊重、敬畏,新的建设要退避历史建筑,这才是城市对于历史文化的态度。
还有网友分析:1964年5月31日,国际社会在威尼斯通过了《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宪章》,其第一项指出:历史文物建筑的概念,不仅包含个别的建筑作品,而且包含能够见证某种文明、某种有意义的发展或某种历史事件的城市或乡村环境。其第六项指出:保护一座文物建筑,意味着要适当地保护环境。传统的环境还存在,就必须保护;凡是会改变体形关系和颜色关系的新建、拆除或变动都是决不允许的。武汉的这一举动显然是违背《威尼斯宪章》的。
反方: 拆除老房子可
盘活江汉路经济
“旧城保护固然重要,但更应该服从于经济开发建设。武汉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于北京、上海等城市。武汉轨道沿线的地产随之而来的升值,对武汉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一位对修建地铁持赞成意见的网友认为,江汉路是武汉的黄金地段,此地段重新开发后,可带动武汉经济产业链,既能吸引投资方,也能减轻政府财政压力。
网友“青竹”认为,老房子拆除是有必要的,江汉路的老房子无论是房子结构,还是设施方面都已经相对落后,虽说是黄金地段,但居民的生活有诸多不便,如果拆了老房子,既可方便居民,又可整顿市容。
“由于修建地铁耗资巨大,拆除老房子也许会缓和财政资金紧张问题。武汉地铁一公里造价6亿元,武汉2007年全年财政收入仅500亿元,也就是说,武汉全年的财政收入也只能修80多公里。”一位网友分析,利用修建轨道交通的便利,将轨道两侧房屋全部拆掉,变成可开发地块,将地块出售,可填补地铁修建资金。
“保留”or“修建”?
江汉路原名歆生路,是武汉市著名的百年商业老街,地处汉口老城区中心,北起解放大道,中交京汉、中山大道,南至沿江大道,全长1210米。在近代史上,它曾是华界和英租界商业金融区衔接地带,至今道路两侧仍存留着13幢近代优秀历史建筑以及许多具有希腊古典建筑艺术风格的房屋,成为江汉路繁华商市的历史见证。据民俗专家刘谦定介绍,江汉路待拆迁的这批老房子90%以上是1937年以前的建筑。
然而,地铁公司为何非要拆毁老房子建江汉路地铁站?据武汉市规划专家透露,地铁2号线之所以将跨江段的位置选择在了江汉路,是因为此段能承担三成以上的过江客流量,高峰时可以腾出2至3条车道为小汽车及出租车过江,将大大缓解长江一、二桥的交通压力。同时2号线的建设还可以“挽救”轻轨距离长、客运量大等问题。规划专家指出,根据其他城市经验,一条新轨道线路投入使用,会与原有轨道线路形成换乘关系,原有线路客流往往会迅速增长并形成网络效应。
参与过武汉轨道交通规划的一位规划师表示,地铁设站的原则之一是吸引客流量。由于江汉路是汉口最热闹的商业路段,是客流集散地,应该设置地铁站。第二,由于远期规划的地铁6号线通过中山大道,在江汉路口设置地铁站最方便与地铁2号线换乘。另外,地铁公司从技术的角度来考虑,江汉路必然要建地铁站。
然而,地铁公司到底有何技术性问题以至于非要拆除老房子?武汉轨道交通规划设计之初,是否考虑到保护古建筑风貌?
武汉交通规划研究院负责人在回答记者采访时说:“在2000年勾出地铁网络粗线条时,决定将2号线选择在江汉路旁的民生路,但经过反复论证,大多数专家认为,选择民生路,从总体布局均匀程度分析离友谊路(6号线)较近。再者,民生路的拆迁、施工难度更大,资金需求更多。综合考虑后,才选择了江汉路。虽然江汉路上有很多优秀历史建筑,但拆迁范围只是十字路口的几栋老房子,如果选择对街对角的片区,历史文化建筑更多,损失更大。另外,江汉路地铁站距循礼门站只有1公里,如果移到中心百货附近,与循礼门站点太近,在站点设置上不符合技术要求;况且,中心百货靠近长江,一旦施工,对堤防将产生影响。
对于江汉路站可否取消的建议,从事交通规划20多年的一位交通专家说:“江汉路应该设置地铁站,但具体设置何处,是可以根据施工难易程度进行调整的,但需要专家进一步论证。”
专家支招保护江汉路古建筑
一方面市民需要快捷便利的交通方式,一方面被视为中国建筑艺术史上经典之作的老街要保护,武汉轨道交通建设,如何在不失去历史街区风貌的前提下追求现代化?同样服务于百姓的地铁工程,是否能够绕开这些承载着武汉商业文明记忆的老建筑?
在网络论坛上,一位网名叫“黑色的我”建议,应该争取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将车站南移100米左右;或者减少拆迁范围,尽量保留历史建筑。该网友还分析,应该探讨江汉路站只设局部的地面出入口、不破坏地面建筑而通过暗挖的技术来保护老房子的方案。
刘谦定提出应借鉴其他城市因历史建筑保护而调整地铁设计方案的方法,“上海南京东路地铁站几乎所有的出口都是在已有商铺内部修建,南京路将某某商铺的门牌变成了‘南京东路站X号出口’,老房子的生意也做了,进出的旅客也方便。”
他建议政府详细公示该区域历史建筑具体情况,给公众(包括群众和学者)一个机会,“江汉路是武汉的历史文化街区,与老建筑呈现出的历史厚度密不可分。如果拆除,武汉历史文化的厚重度将大打折扣。其实,如果将此片区域认真地修复后,迁出部分居户,整顿一下街市容貌,开辟成老滋老味的商业街区,可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他说。
城市老建筑到底意味着什么?
自1993年到2009年,武汉市共公布了154处优秀历史建筑并加以保护,其中有24处升格为文物保护单位,另有6栋因城市建设等各种原因被拆除。不少未被评为“优秀历史建筑”的老房子都遭到拆毁的命运。历史建筑是历史的立体见证,弥足珍贵,一旦拆除,不可再生,在大掀拆旧建新浪潮的今天,我们是否应该冷静地反思是“拆”还是“保”?
刘谦定认为,提起保护,大家都赞成,但如何保护,目前却缺少相应的机制。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不可取代的,因此公众应该有一个非常深刻的认识,为古建筑保护寻求法律保障,这是治本之策。“结合江汉路的情况完全可以出台地方政策法规,如果有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此处留也得留,不留也得留。”刘谦定坚定地说,“政府应该开展一项专项普查,对目前武汉的古建筑登记造册,并进行分类,明确哪些古建筑是必须保护的,为城市规划和古建筑保护提供依据。相信武汉相当一批老房子会得到保护。”
武汉市人大代表高训喜表示,城市建设过多考虑收益是不可取的,还要从长远考虑,为子孙后代负责。他说,下一步将责成相关部门对江汉路站再次进行论证。武汉市地铁集团与市国土房产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会充分考虑人大代表及相关方面的意见,重新研究江汉路地铁站的设计方案。
命悬一线的江汉路,是否还有转机,我们关注着……
站址环境——自然环境
工程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