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理论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 版

第2版
专 题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亟须理论创新
挽季羡林先生联
悼季羡林大师用周汝昌先生韵
叠韵奉谢范曾先生赐和拙句
朴东生
辽宁京剧:不求相似但求独特
豫剧《山野秀才》:平中见奇 俗中见雅
扬民族文化 展民族风情
《山野秀才》导演手记




 中国文化报 >  2009-07-17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豫剧《山野秀才》:平中见奇 俗中见雅

  本报记者 刘 茜

  作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剧目,湖北省豫剧团的《山野秀才》是全国展演的86部戏剧中的唯一一部县级地方戏。日前,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山野秀才》专家座谈会,戏曲界的专家学者围绕戏剧题材、诗化的艺术创作等进行研讨,认为《山野秀才》平中见奇,俗中见雅。

  近年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潮不断掀起,人们对“三农”问题普遍关注,时代呼唤反映当下农村生活的现代戏。《山野秀才》讲述了农民青年高文高考落榜后,刻苦自修,讲真话、办真事,最终和乡亲们靠科学养鳖致富的故事。该剧力求表现当代农村新人以知识改变命运的奋斗经历,受到了城乡观众的欢迎。

  中国戏曲协会副会长龚和德认为,《山野秀才》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极具现实意义。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研究中心主任黄在敏说,现在农村戏大多描写的是基层村官的工作与生活,表现农村知识分子的戏还比较少,“山野秀才”高文在致富道路上“讲实话”,人物身上体现出的品质十分符合时代的需要。

  座谈会还研讨了《山野秀才》的艺术成就。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贾志刚认为,该剧弘扬了戏剧艺术的诗化原则,力求描景、抒情、写人的统一。原《中国戏剧》主编姜志涛以“三浓”概括了该戏的三大特色:时代气息浓、喜剧色彩浓、生活气息浓。戏剧理论家安志强认为,该剧产生了既让人笑,又催人泪下的艺术感染力。

  湖北省豫剧团是一个县级基层团。团长宋艳秋在2004年受命之际,剧团基本处于瘫痪状态。为了“打造一部群众真正喜爱的好戏”,宋艳秋与剧团职工共同集资了十几万元,在湖北省文化厅和襄阳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打造精品。《山野秀才》创编以来,深入社区、农村、工厂演出800多场。曲润海题诗评价了他们“一切为了观众喜爱”的艺术追求:“山野秀才了不得,六十大庆喜开锣。三农三浓尽是戏,唱到心声掌声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