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 文
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向满族新城戏《洪皓》颁发“金孔雀”奖暨学术研讨会,7月4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吉林省松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明学,松原市广电文化出版局局长高香兰,满族艺术剧院院长李靖,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名誉会长胡可、会长谭志湘、顾问曲六乙,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季国平,国家民委文宣司艺术处处长任乌晶等出席会议。《洪皓》获“金孔雀”综合大奖,王福义获优秀编剧奖,孙丽清、王东昌获优秀导演奖,杨欣新、李靖、李景阳获优秀作曲奖,孙冰、孙海彬等获优秀服装设计奖,王东昌获优秀表演奖,陈喜强获表演奖。
吉林省松原市满族艺术剧院是我国唯一的满族戏剧表演团体。多年来创作演出了很多优秀剧目,如《红罗女》、《铁血女真》等。《洪皓》是吉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在2008年重点打造的舞台艺术精品之一,也是“吉林省优秀文艺作品扶持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剧目。该剧讲述了南宋建炎二年,洪皓被高宗赵构任命为大金通问使出使金国议和,被扣留冷山15年依然坚忍不屈,潜心传播中原文化,促进民族之间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故事。
研讨会由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副会长秦华生主持。与会专家主要围绕洪皓这一历史人物的塑造进行研讨。胡可认为,把洪皓这个历史人物作为戏剧主人公搬上舞台,是少数民族戏剧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在宋金战争中,洪皓作为宋朝使臣,不只是为宋朝皇帝去谈判,更是为了解除人民群众的苦难,促成两个民族之间休战、和睦相处。谭志湘认为,《洪皓》与过去《苏武牧羊》一类的戏相比,有新突破。在冷山的15年,洪皓关心百姓疾苦,为当地百姓教书、治病、教纺织等等,这在目前的少数民族题材中是很少见的。曲六乙认为,洪皓在冷山的15年中,和女真的老百姓建立了其乐融融的关系,其纽带就是文化。战争造成两个民族的敌对,而文化却拉近了彼此心灵的距离。这种文化的魅力,体现在洪皓身上,是特殊的人格魅力。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周育德说,洪皓的民族气节在今天仍值得颂扬。季国平认为,《洪皓》这出戏培养了一批年轻演员,带动了一个剧团,也带动了一个剧种,其意义重大。《中国戏剧》副主编庚续华希望新城戏在表演、唱腔、题材方面提炼剧种标志性的特点,并培养自己剧种的名角,让其在众多戏曲剧种中有一席之地,从而提升剧种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所长刘文峰认为,满族新城戏在不断编撰新剧目的过程中,提高了剧种的品位和影响力,任用新人,培养人才,其经验值得总结。
专家们同时指出剧目需要加工打磨之处。文化部政策法规司原司长康世昭指出,洪皓作为通问使,是带着屈辱的使命出使金国,但戏中并没有体现他内心的痛苦和矛盾。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原所长王安葵提出,少数民族题材戏剧不应拘泥于史实,应该有更多的历史虚构、艺术想象。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所副所长贾志刚从戏曲舞台艺术的角度,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强平台的作用,把平台运用到戏剧矛盾冲突中,不要仅限于交待情节和人物出场。二是增加舞台布景的灵动性。三是寻找舞台支点,把舞台支点纳入戏曲导演的构思中。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副会长刘祯指出,少数民族戏剧创作表现民族团结主题,应拓宽思路和内涵,摆脱过去创作中的套路、模式。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副秘书长何玉人认为,应该多对洪皓进行一些心理描写,加入更多的动作戏,让洪皓与女真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在舞台上呈现得更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