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理论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 版

第2版
专 题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亟须理论创新
挽季羡林先生联
悼季羡林大师用周汝昌先生韵
叠韵奉谢范曾先生赐和拙句
朴东生
辽宁京剧:不求相似但求独特
豫剧《山野秀才》:平中见奇 俗中见雅
扬民族文化 展民族风情
《山野秀才》导演手记




 中国文化报 >  2009-07-17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野秀才》导演手记

  豫剧《山野秀才》是一出具有浓郁乡土气息、鲜活人物形象、典型地域特色的山野草根题材戏,塑造了高文这样一位身处逆境、却志存高远的当代农民形象。作为导演,我明白没有理由不小心翼翼地遵循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这也是我们创作伊始就始终坚持的。

  剧组到襄樊市黄集镇进行排练。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身处田野,与农民一起吃饭、一起种菜。皮肤晒黑了,双手磨粗了,却使得我们塑造出的人物形象更贴近生活、贴近农民。有生活这位指导老师,我们的创作之路走得很扎实。

  做导演这些年来,我一直追求做好戏曲传统程式的现代运用。《山野秀才》的创作始终遵循“抓生活本质、传统本质,求艺术创新”的原则。这要求我们运用中国戏曲所独有的诗化艺术,为观众呈现清新明丽、载歌载舞、如诗如画的舞台表演。我以一支唢呐作为贯穿全剧的舞台道具,有两个方面作用:一是作为大凤爱高文的精神依托;二是作为乡音民俗的情感纽带。在第二场中,又运用了戏曲“抬轿”的舞蹈形式,众嫂子用八抬大轿抬高文,感谢他医治好了鳖。第五场,高文揭露乡亲养鳖的秘方是使用避孕药。村民撵他离开富水湾,妻子一气之下提出离婚。高文强忍悲痛唱提猴戏给娘过生日。这段戏中,我吸收了最为古老的皮影动作,加上襄阳花鼓的音调,以表现高文的复杂情感,丰富戏的文化内涵。

  现代戏的创作没有现成的程式可套用。我求助两个老师,一是生活,二是传统。如果说《山野秀才》还有一点艺术价值,还能被观众所接受,那是因为“山野有草根,草根离不开泥土,泥土即生活,生活乃艺术之母。”(李 云)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