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影音空间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文化重建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长影找到农村题材电影突破口
选秀节目:比比谁更雷
赵宝刚:中国偶像剧未找到本土文化的精髓
杰瑞米·托马斯:我对皇帝不再有兴趣
俞飞鸿:从演员到导演,不为证明自己
第十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启动
李连杰新片《海洋天堂》开拍
《大秦帝国》未播先红
业内人士探求《冰川时代3》成功良方
奥斯卡奖主办机构更换主席
第7届中国国际影视节目展在北京展览馆开幕




 中国文化报 >  2009-08-28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选秀节目:比比谁更雷

  ?

  林 楠

  今年夏天,湖南卫视的选秀节目“快乐女声”给我们带来了足够多的笑声。没错,是笑声,先听曾轶可同学用“绵羊音”演唱她的原创歌曲,再听高晓松以及国际知名时尚杂志主编晓雪女士“上天入地”式的好评,作为普通观众,你很难不笑。

  尽管网络上对曾轶可有这样那样的非议,甚至侮辱性地称呼她为“曾哥”,可是不可否认的是,拥有了曾轶可的“快乐女声”收视率一路飘红,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今年选秀节目中的佼佼者。

  节目办到这个地步,你甚至无从去判断它是成功还是失败。其实,自从广电总局2007年对选秀节目做出不准在黄金时段播出、禁止使用短信等投票手段以及播出场次限定等规定之后,曾经火爆一时的选秀节目陷入了重重困境。应当说,政府采取一定的手段监管电视节目的生产无可厚非,其目的不过是规范市场,规范发展。在此种情况下,对于节目制作方而言,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进行节目的创新,重新赢得观众的青睐。

  可以想见,在种种限制之下,这种创新并不容易。实际上,我国不少选秀节目,甚至还包括不少综艺节目,在原始创意和桥段的运用上,都是克隆自国外同类型节目,再对其进行本土化改造,最后以一种新节目的面貌呈现在观众面前。因此,当选秀节目面临新的政策环境需要创新之时,创造力匮乏的问题顿时凸显。这使得选秀节目在禁令颁布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无起色。

  创新的道路走不通,另辟蹊径就变得不仅可能而且必须。再回过头来看“快乐女声”和曾轶可,那简直是收视大战中的一个完美组合。想来曾轶可对自己的“作用”也是心知肚明,所以才有她被淘汰时的那句“你们不要因为我走了就不看这个节目”。虽是调侃,但还真有不少人因为曾轶可的离开而不再看这个节目——不是因为惋惜,而是觉得这节目失去了娱乐的功能。当然,不可忽视的是,因为曾轶可,有更多的观众开始关注其他的选手,并进而养成了收视习惯。对于一个唱歌比赛节目来说,因为一个唱歌比较另类的选手而关注其他唱功更好的选手,这真的有点讽刺的味道。

  然而,对于一档节目而言,这样的另辟蹊径可遇而不可求,是不可复制的。不少招数可以玩一次,但不可以玩第二次,意外型的选手更不可能每年都被成功地制造出来。一档节目的成功与否最终还是要看其创新的程度以及节目的诚意如何。这个诚意,说来有些抽象,其实并不难理解,就比如既然是唱歌比赛,那至少评委和选手都要专业,赛制要合乎规制,而不是变来变去,“惊喜”连连,仅仅追求一时的高收视率。

  再说,选秀节目的市场本就不是那么大,它当初的成功不过是因为初来乍到,面孔新鲜。当观众已经熟悉了那些选秀把戏时,它或者该进行完全的变革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